防火门设置部位谁知道

2024-06-01 13:22:03 (49分钟前 更新) 508 1449

最新回答

有甲乙等防火等级防火门的设置位置及等级分类
一、设甲级防火门的部位
高规
4.1.2燃油、燃气的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外,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00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00t/h,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应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4.1.3.2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00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5.2.7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5.2.8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3.3.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7.5.1独立设置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消防水泵房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档案馆设计规范
4.4.6中心控制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
2.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
3.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楼板不应低于1.5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7.2.5空调设备应设在专门房间内,机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0.7库区内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  不低于  乙级的防火门。
6.0.8库区缓冲间及档案库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为甲级防火门。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4.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
4.4.7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出纳台通往库房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40m,并不得设置门坎,门外1.40m范围内应平坦无障碍物,平开防火门应向出纳台方向开启。
6.2.5书库,非书资料库,珍善本书库,特藏书库等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2.8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藏书空间,当内部设有上下层连通的工作楼梯或走廊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当建筑面积超过本规范第6.2.2条的规定时,应设计成封闭楼梯间,并采用乙级防火门。
   (6.2.2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1500㎡;当为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  1000㎡;当高度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  700㎡;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书库,不应大于  300㎡。  
当防火分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  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7.2.3空气调节设备应有专门的机房,其位置应远离阅览区;机房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风管进入书库时应设防火阀门。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8.1.2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应设甲级防火门,或按本规范第8.3.2条规定设置水幕。
8.1.5变电间之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面积不小于6㎡的前室,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8.1.11舞台内严禁设置燃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上述装置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并不应靠近服装室,道具间。
汽车库防火
5.3.3除敞开式汽车库,斜楼板式汽车库以外的多层、高层、地下汽车库,汽车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设置甲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停车区隔开,当汽车库和汽车坡道上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可不受此限。
二、设乙级防火门的部位:
高规
5.1.5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5.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5.1.5.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5.2.1防火墙不宜设在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
5.2.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6.1.3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
6.2.1.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方向为人流出建筑物方向)
6.2.2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6.2.8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宜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10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6.3.3.4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第3.4.6条卫生管理设施间
……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宜设垃圾管道。高层办公建筑设置垃圾管道时,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4.4条汽车停车库
……3.设有三台以上电梯的办公建筑,宜将一台电梯通至地下汽车停车库;该电梯于停车库内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
三、设丙级防火门的部位
7.2.9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5.3.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小结:防火门设置部位  (高规部分)
应设置甲级防火门之部位:  
01.燃油、燃气锅炉房之防火门隔墙必开门
02.油浸电力变压器房之防火门隔墙必开门
03.柴油发电机房之防火隔墙之必开门
04.消防电梯井之防火隔墙必开门
05.消防电梯机房之防火隔墙之必开门
06.存放可燃物之地下室房门
07.自动灭火系统之设备室门
应设乙级防火门之部位:
01.房间与中厅回廊相通自闭门
02.与中厅相通的过厅通道之分隔门
03.与防火墙水平距水平小于2米之分隔门
04.高层居住建筑中开向前室的户门
05.前室与防烟楼梯间之间的分隔门厅
06.封闭楼梯间之疏散门
07.开向封闭楼梯间之户门
08.地下室与首层间防火隔墙之必开门
09.室外楼梯疏散门
10.消防电梯间前室门
应设置丙级防火门之部位:
01.电缆车、管道井、排烟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壁上之检查门
02.垃圾道前室门
有甲乙等防火等级防火门的设置位置及等级分类
一、设甲级防火门的部位
高规
4.1.2燃油、燃气的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外,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00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00t/h,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应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4.1.3.2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00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5.2.7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5.2.8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3.3.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7.5.1独立设置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消防水泵房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档案馆设计规范
4.4.6中心控制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
2.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
3.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楼板不应低于1.5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7.2.5空调设备应设在专门房间内,机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0.7库区内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  不低于  乙级的防火门。
6.0.8库区缓冲间及档案库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为甲级防火门。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4.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
4.4.7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出纳台通往库房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40m,并不得设置门坎,门外1.40m范围内应平坦无障碍物,平开防火门应向出纳台方向开启。
6.2.5书库,非书资料库,珍善本书库,特藏书库等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2.8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藏书空间,当内部设有上下层连通的工作楼梯或走廊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当建筑面积超过本规范第6.2.2条的规定时,应设计成封闭楼梯间,并采用乙级防火门。
   (6.2.2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1500㎡;当为多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  1000㎡;当高度超过24.00m时,不应大于  700㎡;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书库,不应大于  300㎡。  
当防火分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  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7.2.3空气调节设备应有专门的机房,其位置应远离阅览区;机房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风管进入书库时应设防火阀门。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8.1.2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应设甲级防火门,或按本规范第8.3.2条规定设置水幕。
8.1.5变电间之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面积不小于6㎡的前室,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8.1.11舞台内严禁设置燃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上述装置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并不应靠近服装室,道具间。
汽车库防火
5.3.3除敞开式汽车库,斜楼板式汽车库以外的多层、高层、地下汽车库,汽车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设置甲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停车区隔开,当汽车库和汽车坡道上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可不受此限。
二、设乙级防火门的部位:
高规
5.1.5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5.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5.1.5.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5.2.1防火墙不宜设在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
5.2.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6.1.3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
6.2.1.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方向为人流出建筑物方向)
6.2.2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6.2.8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宜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10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6.3.3.4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第3.4.6条卫生管理设施间
……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宜设垃圾管道。高层办公建筑设置垃圾管道时,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4.4条汽车停车库
……3.设有三台以上电梯的办公建筑,宜将一台电梯通至地下汽车停车库;该电梯于停车库内应设前室,前室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
三、设丙级防火门的部位
7.2.9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5.3.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小结:防火门设置部位  (高规部分)
应设置甲级防火门之部位:  
01.燃油、燃气锅炉房之防火门隔墙必开门
02.油浸电力变压器房之防火门隔墙必开门
03.柴油发电机房之防火隔墙之必开门
04.消防电梯井之防火隔墙必开门
05.消防电梯机房之防火隔墙之必开门
06.存放可燃物之地下室房门
07.自动灭火系统之设备室门
应设乙级防火门之部位:
01.房间与中厅回廊相通自闭门
02.与中厅相通的过厅通道之分隔门
03.与防火墙水平距水平小于2米之分隔门
04.高层居住建筑中开向前室的户门
05.前室与防烟楼梯间之间的分隔门厅
06.封闭楼梯间之疏散门
07.开向封闭楼梯间之户门
08.地下室与首层间防火隔墙之必开门
09.室外楼梯疏散门
10.消防电梯间前室门
应设置丙级防火门之部位:
01.电缆车、管道井、排烟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壁上之检查门
02.垃圾道前室门
李吉吉jjj 2024-06-01
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开口  上方部位设宽度不小于  1.00m  的防火挑檐(低规还可设高度不小于  1.20m  的窗间墙)  。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0m;当水平间距小  于  2.00m  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开口  上方部位设宽度不小于  1.00m  的防火挑檐(低规还可设高度不小于  1.20m  的窗间墙)  。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0m;当水平间距小  于  2.00m  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雨天啾啾酱 2024-05-17
需设甲级防火门的部位  1.  防火墙上的门  2.  高层建筑内的消防值班室、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消防泵房、人防防火规  范GB50098-98(2001年版)另有排烟机房、灭火剂储瓶室,通信机房等各房间的门。(上述房间低规7.2.5条均为乙级防火门,但其中消防控制室第8.6.4
条又说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同一规范两条矛盾,我们就高不就低用甲级)
。  3.  非独立建筑而是设在其它建筑内的锅炉房、
变压器室发柴油发电机房的门和储油间的门  4.  消防电梯机房与其相邻电梯机房之间相通的门。  5.  两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距离不满足防火间距时,其中有一面墙上设有甲级防火门时,  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M。(4.2.4条)  6.  高层建筑及人防地下室储物间存放平均载重超过30KG/㎡的门。(5.2.8条)  7.  仅设一个安全出口的十八层及以下设一部通向屋顶疏散楼梯的单元式住宅的门户。  8.  剧院舞台通向各处的门  9.  低规5.1.10  建筑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  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10.  低规5.1.13-5-2条  地下商店总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  2)防火隔间。该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3)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GB50098-98第5.2.4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出口的疏散人数不限;  2  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  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4  避难走道的防烟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  5  避难走道的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的规定;  6  避难走道的火灾应急照明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  7  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注:避难走道是人防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第5.2.4条中提出的概念,具体要求详该条。  11.  汽车库汽车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行车区隔开,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  甲级防火门与行车区分隔,当坡道与车库均有自动灭火设施时可不受限制。  12.  办公楼内的档案室、机要室
需设甲级防火门的部位  1.  防火墙上的门  2.  高层建筑内的消防值班室、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消防泵房、人防防火规  范GB50098-98(2001年版)另有排烟机房、灭火剂储瓶室,通信机房等各房间的门。(上述房间低规7.2.5条均为乙级防火门,但其中消防控制室第8.6.4
条又说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同一规范两条矛盾,我们就高不就低用甲级)
。  3.  非独立建筑而是设在其它建筑内的锅炉房、
变压器室发柴油发电机房的门和储油间的门  4.  消防电梯机房与其相邻电梯机房之间相通的门。  5.  两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距离不满足防火间距时,其中有一面墙上设有甲级防火门时,  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M。(4.2.4条)  6.  高层建筑及人防地下室储物间存放平均载重超过30KG/㎡的门。(5.2.8条)  7.  仅设一个安全出口的十八层及以下设一部通向屋顶疏散楼梯的单元式住宅的门户。  8.  剧院舞台通向各处的门  9.  低规5.1.10  建筑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  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10.  低规5.1.13-5-2条  地下商店总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  2)防火隔间。该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3)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GB50098-98第5.2.4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出口的疏散人数不限;  2  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  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4  避难走道的防烟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  5  避难走道的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的规定;  6  避难走道的火灾应急照明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  7  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注:避难走道是人防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第5.2.4条中提出的概念,具体要求详该条。  11.  汽车库汽车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行车区隔开,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  甲级防火门与行车区分隔,当坡道与车库均有自动灭火设施时可不受限制。  12.  办公楼内的档案室、机要室
zhuyutong215 2024-05-02

扩展回答

5

楼梯出口 设置防火门

底层出口是直接通向室外的,请问底层通向室外的这个门应部应该设置防火门,建筑各层由室内通线楼梯的门均为防火门楼梯间出口直通室外,如果需要或者不需要

10

谁知道宿迁防火门厂哪家强

宿迁防火门厂哪家企业的更强啊?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3579998016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