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挠度小挠度的区别是什么

2024-06-02 00:04:06 (43分钟前 更新) 249 2671

最新回答

小挠度计算理论
小挠度计算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得到基本正确的结论,工程上通常采用小挠度理论进行计算。
大挠度计算理论
大挠度计算理论是比较复杂的理论,利用其计算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地结论。但计算难度较大,用到较高深的数学知识。
小挠度计算理论
小挠度计算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得到基本正确的结论,工程上通常采用小挠度理论进行计算。
大挠度计算理论
大挠度计算理论是比较复杂的理论,利用其计算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地结论。但计算难度较大,用到较高深的数学知识。
很多时候会想起 2024-06-02
挠度一般指受弯构件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因为变形包括位移和转角。所以挠度只是变形的一个方面。
任何受弯构件任意位置的竖向位移都可以是挠度。
一个构件一般有个挠度的最大值,工程上像梁这样的受弯构件都是以跨中挠度小于挠度限值为要求,因为跨中挠度一般最大。
挠度一般指受弯构件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因为变形包括位移和转角。所以挠度只是变形的一个方面。
任何受弯构件任意位置的竖向位移都可以是挠度。
一个构件一般有个挠度的最大值,工程上像梁这样的受弯构件都是以跨中挠度小于挠度限值为要求,因为跨中挠度一般最大。
HaoRen19990828 2024-05-18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小挠度计算理论。小挠度计算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得到基本正确的结论,工程上通常采用小挠度理论进行计算。
大挠度计算理论。大挠度计算理论是比较复杂的理论,利用其计算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地结论。但计算难度较大,用到较高深的数学知识。
希望通过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小挠度计算理论。小挠度计算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得到基本正确的结论,工程上通常采用小挠度理论进行计算。
大挠度计算理论。大挠度计算理论是比较复杂的理论,利用其计算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地结论。但计算难度较大,用到较高深的数学知识。
希望通过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貌似仿佛好像 2024-05-16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杆塔由于受机械荷载作用,头部偏出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挠曲变形,简称桡度。小挠度理论认为位移是很小的,属于几何线性问题,可以用一个挠度曲线方程去近似,从而建立能量,推导出稳定系数,变形曲率可近似用y”=1/ρ代替!用Y``来代替曲率,是用来分析弹性杆的小挠度理论。在带弹簧的刚性杆里,就不是这样了。还有,用大挠度理论分析,并不代表屈曲后,荷载还能增加,比如说圆柱壳受压,屈曲后只能在更低的荷载下保持稳定。简单的说,小挠度理论只能得到临界荷载,不能判断临界荷载时或者屈曲后的稳定。另外大挠度理论可以解出屈曲后性能。小挠度理论就是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把分母中y'作为零带入计算,
大挠度则认为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不可把分母中y'作为零。在分支点稳定问题用小挠度理论算出来的大挠度理论算出来的一样,而在极值点失稳问题中用大挠度理论最能说明问题,小挠度理论欠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杆塔由于受机械荷载作用,头部偏出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挠曲变形,简称桡度。小挠度理论认为位移是很小的,属于几何线性问题,可以用一个挠度曲线方程去近似,从而建立能量,推导出稳定系数,变形曲率可近似用y”=1/ρ代替!用Y``来代替曲率,是用来分析弹性杆的小挠度理论。在带弹簧的刚性杆里,就不是这样了。还有,用大挠度理论分析,并不代表屈曲后,荷载还能增加,比如说圆柱壳受压,屈曲后只能在更低的荷载下保持稳定。简单的说,小挠度理论只能得到临界荷载,不能判断临界荷载时或者屈曲后的稳定。另外大挠度理论可以解出屈曲后性能。小挠度理论就是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把分母中y'作为零带入计算,
大挠度则认为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不可把分母中y'作为零。在分支点稳定问题用小挠度理论算出来的大挠度理论算出来的一样,而在极值点失稳问题中用大挠度理论最能说明问题,小挠度理论欠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
倒数第一丑 2024-05-13
挠度一般指受弯构件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因为变形包括位移和转角。所以挠度只是变形的一个方面。
任何受弯构件任意位置的竖向位移都可以是挠度。
一个构件一般有个挠度的最大值,工程上像梁这样的受弯构件都是以跨中挠度小于挠度限值为要求,因为跨中挠度一般最大。
您好,两者的区别在于所位移的数值是不一样的。
挠度一般指受弯构件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因为变形包括位移和转角。所以挠度只是变形的一个方面。
任何受弯构件任意位置的竖向位移都可以是挠度。
一个构件一般有个挠度的最大值,工程上像梁这样的受弯构件都是以跨中挠度小于挠度限值为要求,因为跨中挠度一般最大。
您好,两者的区别在于所位移的数值是不一样的。
张小凡09 2024-05-0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83303117752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