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西葫芦种植技术是什么

2024-06-21 01:14:48 (13分钟前 更新) 513 3980

最新回答

①肥水管理。定植后l周左右,要及时浇缓苗水,并结合浇水追1次催苗肥(每亩施尿素8千克或稀粪水10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在水分供给上应本着浇瓜不浇花的原则,第一瓜未保住前不要浇大水,免得因前期水分多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调,出现化瓜现象。第一瓜摘后,随后气温增高,水分蒸腾量加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畦面不干不湿。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除“提苗肥”外,避免过多的氮素化肥,以免茎叶徒长。当第一瓜摘后,可适量的追施化肥,最好不施单一氮肥,应配合磷、钾肥或复合肥料。为及时补足大量瓜形成所需要的营养,还要多次进行叶面喷肥。从采收第一瓜开始,每隔7天喷1次0.01%硼肥与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对增产和改善品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②提高坐果率。由于前期气温低,昆虫少,不利于受精,而且雌花数量大而雄花数量少,花粉不足,为了提高西葫芦的坐果率,增加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最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用生长素处理。人工辅助授粉于每天上午6-8时进行,摘下雄花,露出雄蕊,往雌花花柱上涂抹几下即可。生长素处理可用每升含20-25毫克的2,4-D液,或每升含30-50毫克的防落素液喷施或蘸施刚开花的雌花,可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③植株调整。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去除侧芽和侧枝,在结瓜盛期要防止结果太多而坠秧,一般以2叶1瓜为适宜留果量进行疏果,在后期要及时打去老叶、病叶,以促进通风透光,提高产量。
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①肥水管理。定植后l周左右,要及时浇缓苗水,并结合浇水追1次催苗肥(每亩施尿素8千克或稀粪水10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在水分供给上应本着浇瓜不浇花的原则,第一瓜未保住前不要浇大水,免得因前期水分多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调,出现化瓜现象。第一瓜摘后,随后气温增高,水分蒸腾量加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畦面不干不湿。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除“提苗肥”外,避免过多的氮素化肥,以免茎叶徒长。当第一瓜摘后,可适量的追施化肥,最好不施单一氮肥,应配合磷、钾肥或复合肥料。为及时补足大量瓜形成所需要的营养,还要多次进行叶面喷肥。从采收第一瓜开始,每隔7天喷1次0.01%硼肥与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对增产和改善品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②提高坐果率。由于前期气温低,昆虫少,不利于受精,而且雌花数量大而雄花数量少,花粉不足,为了提高西葫芦的坐果率,增加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最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用生长素处理。人工辅助授粉于每天上午6-8时进行,摘下雄花,露出雄蕊,往雌花花柱上涂抹几下即可。生长素处理可用每升含20-25毫克的2,4-D液,或每升含30-50毫克的防落素液喷施或蘸施刚开花的雌花,可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③植株调整。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去除侧芽和侧枝,在结瓜盛期要防止结果太多而坠秧,一般以2叶1瓜为适宜留果量进行疏果,在后期要及时打去老叶、病叶,以促进通风透光,提高产量。
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假如天天做梦 2024-06-21
你好,种植西葫芦应选择在高温下种植,高温下生长势强、坐果率高、品质佳,特别是抗病性强的品种。秋西葫芦的适宜播种期为7月中下旬,在水肥管理上,幼苗期至开花坐果之前,以中耕保水,控水控肥为主,防止因土壤水肥过多而出现徒长或“疯秧”西葫芦以主蔓结瓜为主,在西葫芦幼果期喷施促花王3号促使植株顶梢营养回流,抑制主梢旺长,把生长营养转化成生殖营养,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受精质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你好,种植西葫芦应选择在高温下种植,高温下生长势强、坐果率高、品质佳,特别是抗病性强的品种。秋西葫芦的适宜播种期为7月中下旬,在水肥管理上,幼苗期至开花坐果之前,以中耕保水,控水控肥为主,防止因土壤水肥过多而出现徒长或“疯秧”西葫芦以主蔓结瓜为主,在西葫芦幼果期喷施促花王3号促使植株顶梢营养回流,抑制主梢旺长,把生长营养转化成生殖营养,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受精质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时间不等人了 2024-06-09
西葫芦原产地为北美洲,属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3-25℃,小瓜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高于35℃或低于10℃生长不好。春季又分保护地和露地两种栽培形式。保护地生产一般在1月上、中旬育苗,苗龄30-35天,露地生产3月中、下旬育苗,苗龄25-30天。在沾益县3-10月可露地种植。
2、种植品种:如早青一代、碧玉、PS西葫芦、玉观音等,应根据种植季节及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
3、培育壮苗:
3.1、育苗宜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浸种方法: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放在50-55℃温水中烫种15-20分钟,方法是边倒种边搅拌,当水温降至20-30℃时停止。在温水中浸泡4-6小时,搓掉种皮粘液,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温度条件下催芽,一般经24-36小时,当大部分种子芽长达7.5px左右即可播种。胞衣种可在太阳下晒种3-5小时后播种(不需要浸种)。
  3.2、播种:用优质有机肥和疏松土按1:1比例均匀混合后,每立方米再加入过磷酸钙2kg,复合肥1-2kg,草木灰10kg,制成营养土。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营养土做成250px高的苗床,浇足底水后,将催好的芽按250px×250px间距摆l粒种子,芽尖朝下或平卧,再覆盖1-50px厚的细土;另一种是做成6-8厘米的沙床,浇透水后,均匀播种,上盖50px厚的细土,并铺上地膜,当子叶出土后及时撤去薄膜。
3.3、苗期的温度管理及定植: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苗齐后,可适当降温,白天20-25℃,夜间13-17℃,白天超过25℃要及时通风,降至20℃时要把膜盖严。幼苗期一般控制浇水,如需浇水应选晴天进行,浇后加大通风或用湿土覆盖保墒,防止幼苗徒长,叶片肥大的方法是定植前一周必须低温炼苗。一般保护地达3叶1心,露地2叶l心时定植。保护地生产,育苗用电热线或酿热物加温;露地栽培可在冷床播种。每亩用种量100-150g。
4、整地和施基肥:
宜选择3-4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保护地栽培,冬前结合耕地、晒垡,亩施农家肥3000  kg,菜籽饼100kg,草木灰100kg,复合肥40kg。耙平、整细后做墒,1.2m开墒,墒面宽2000px,沟宽1000px,深250px或采取大小行形式,大行墒面宽2000px,小行墒面宽1250px,每墒栽双行。露地生产,定植前一个月深翻土地,亩施腐熟厩肥3500kg,人粪尿1000kg。单行栽培,墒面宽1.2m,每墒种l行;双行栽培宽2m,每墒种两行。按种植规格打塘,复合肥施于打好的塘内,化肥土壤拌均匀等待移栽。
5、定植和大田管理:露地生产,4月中、下旬定植,有条件可盖地膜,覆膜比不覆膜增产2—3成。移栽前开沟,亩施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kg,按50-1500px的株距栽苗。株行距50-1500px×100-3750px,亩密度740-l300株。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及防治小地老虎。大棚或日光温室生产,定植后保持其内高温、高湿,促进缓苗,棚温不超过30℃不放风。缓苗后促根、控秧,防止徒长。一般苗期不浇水,利用温度调节植株长势。白天保持20-25℃,夜间10-12℃,白天超过25℃时通风,降到20℃时闭棚,15℃左右覆盖草帘。2月底前撤去小拱枷。第一雌花开放后,头瓜开始膨大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2-25℃,夜间最低达11-13℃。
  头瓜膨大期开始迫肥、灌水。每亩施复合肥或者尿素8-10kg,浇水促使肥料溶化。水渗透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防止引发灰霜病。待第二条瓜膨大期,每亩追硫酸铵20-25kg。以后每采两次瓜,追一次肥,施肥量根据植株长势决定。结果期不能缺水,水分不足,瓜条生长缓慢,但不宜过大,应采取小水勤浇办法,每次浇水以垄沟充满水为宜。头瓜开花时,为防止化瓜,需用25-30ppm的2,4-D或40-50ppm的防落素点花保果。待大量雄花出现时,可改用人工授粉方式。人工授粉以上午9-10时最佳,一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该法可以显著提高座果率。
  露地栽培,带土块或营养钵移苗,定植后浇足水。缓苗后每亩追人粪尿150-200kg,接着中耕、蹲苗,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当第一瓜座住果后停止蹲苗。亩施人粪尿l000kg,硫酸铵15kg。以后每摘1-2次瓜,亩追人粪尿500kg、硫酸铵10kg。一般结果期追肥4-5次,保证小瓜膨大时对肥料的需求,以利连续结瓜。西葫芦叶片大,蒸腾旺盛,高温季节要定期补充水分;雨后要开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短蔓品种一般任蔓自由生长,长蔓品种生长期间要及时除去侧枝,保留主蔓结瓜。为使叶蔓受光均匀,应做好引蔓和压蔓工作,当蔓爬满畦时,摘心打顶。西葫芦自然授粉,结果率不高,特别是开花期遇雨更会影响传粉,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采收:保护地栽培,当单瓜重250g左右时就可收获,采收一般在下午进行,可以保证瓜条鲜嫩,便于出售。露地生产,一般在雌花开放10-15天即可采收嫩果;后期随着温度升高,只需5-7天就可采果1次。
  6、病虫害防治:西葫芦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蔓枯病和蚜虫、白粉虱、黑土蚕(小地老虎)等,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应掌握不同栽培环境下的各种病害发生规律,采用以抗病品种和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注意设施内和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加强肥水管理,结合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技术。还应避免重茬,与菠菜、韭菜、甘蓝等轮作可减轻美洲斑潜蝇的危害。
6.1、选用抗病品种:早青一代、碧玉、PS西葫芦、玉观音等较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6.2、培育无病健壮苗:(1)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清水冲洗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2)用无病土育苗或进行苗床土壤消毒。选用无病新土或消毒土壤作营养钵育苗。苗床土壤处理,采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量5-10g。(3)加强苗床管理。夏秋季用防虫网或遮阳网覆盖育苗,以防蚜虫等为害和传播病毒病。播种密度不宜过大,子叶期分苗或进行嫁接,并适当通风,防止幼苗徒长。
  6.3、实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1)清理田园,去除残枝败叶,烧毁或深埋,铲除田边杂草,施基肥后深翻土壤30厘米,以减少菌源。(2)采用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冬季采用微滴灌或膜下暗灌技术,保护地设施栽培采用消雾型无滴膜,加强棚室内温湿度调控,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排湿,以控制病害发生。(3)及时吊蔓,发现病叶、病瓜和老叶应及时摘除,带出地外深埋。露地西葫芦应适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4)保护地西葫芦温湿度管理。日光温室和大棚西葫芦要求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上午日出后使棚室温度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应为75%左右。午前至下午放风,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傍晚闭棚,夜间至清晨温度可降至11-12℃,如气温达到13℃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室内湿度。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浇后闭棚,使温度升至35-40℃,闷1小时后缓慢放风。遇连阴雨,应控制浇水。(5)在农事操作中应将病株与健株分开进行,以免传播病毒,或在病株上操作后用肥皂水洗手,再在健株上操作。
  6.4、生物措施防治:
  (1)保护地内设置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也可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
  (2)可选用1%农抗武夷菌素150-2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使用2%宁南霉素200-250倍在发病初期防治病毒病;用0.9%虫螨克乳油3000倍防治叶螨,兼治美洲斑潜蝇;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和新植霉素4000倍防治细菌性叶枯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西葫芦原产地为北美洲,属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3-25℃,小瓜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高于35℃或低于10℃生长不好。春季又分保护地和露地两种栽培形式。保护地生产一般在1月上、中旬育苗,苗龄30-35天,露地生产3月中、下旬育苗,苗龄25-30天。在沾益县3-10月可露地种植。
2、种植品种:如早青一代、碧玉、PS西葫芦、玉观音等,应根据种植季节及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
3、培育壮苗:
3.1、育苗宜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浸种方法: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放在50-55℃温水中烫种15-20分钟,方法是边倒种边搅拌,当水温降至20-30℃时停止。在温水中浸泡4-6小时,搓掉种皮粘液,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温度条件下催芽,一般经24-36小时,当大部分种子芽长达7.5px左右即可播种。胞衣种可在太阳下晒种3-5小时后播种(不需要浸种)。
  3.2、播种:用优质有机肥和疏松土按1:1比例均匀混合后,每立方米再加入过磷酸钙2kg,复合肥1-2kg,草木灰10kg,制成营养土。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营养土做成250px高的苗床,浇足底水后,将催好的芽按250px×250px间距摆l粒种子,芽尖朝下或平卧,再覆盖1-50px厚的细土;另一种是做成6-8厘米的沙床,浇透水后,均匀播种,上盖50px厚的细土,并铺上地膜,当子叶出土后及时撤去薄膜。
3.3、苗期的温度管理及定植: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苗齐后,可适当降温,白天20-25℃,夜间13-17℃,白天超过25℃要及时通风,降至20℃时要把膜盖严。幼苗期一般控制浇水,如需浇水应选晴天进行,浇后加大通风或用湿土覆盖保墒,防止幼苗徒长,叶片肥大的方法是定植前一周必须低温炼苗。一般保护地达3叶1心,露地2叶l心时定植。保护地生产,育苗用电热线或酿热物加温;露地栽培可在冷床播种。每亩用种量100-150g。
4、整地和施基肥:
宜选择3-4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保护地栽培,冬前结合耕地、晒垡,亩施农家肥3000  kg,菜籽饼100kg,草木灰100kg,复合肥40kg。耙平、整细后做墒,1.2m开墒,墒面宽2000px,沟宽1000px,深250px或采取大小行形式,大行墒面宽2000px,小行墒面宽1250px,每墒栽双行。露地生产,定植前一个月深翻土地,亩施腐熟厩肥3500kg,人粪尿1000kg。单行栽培,墒面宽1.2m,每墒种l行;双行栽培宽2m,每墒种两行。按种植规格打塘,复合肥施于打好的塘内,化肥土壤拌均匀等待移栽。
5、定植和大田管理:露地生产,4月中、下旬定植,有条件可盖地膜,覆膜比不覆膜增产2—3成。移栽前开沟,亩施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kg,按50-1500px的株距栽苗。株行距50-1500px×100-3750px,亩密度740-l300株。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及防治小地老虎。大棚或日光温室生产,定植后保持其内高温、高湿,促进缓苗,棚温不超过30℃不放风。缓苗后促根、控秧,防止徒长。一般苗期不浇水,利用温度调节植株长势。白天保持20-25℃,夜间10-12℃,白天超过25℃时通风,降到20℃时闭棚,15℃左右覆盖草帘。2月底前撤去小拱枷。第一雌花开放后,头瓜开始膨大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2-25℃,夜间最低达11-13℃。
  头瓜膨大期开始迫肥、灌水。每亩施复合肥或者尿素8-10kg,浇水促使肥料溶化。水渗透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防止引发灰霜病。待第二条瓜膨大期,每亩追硫酸铵20-25kg。以后每采两次瓜,追一次肥,施肥量根据植株长势决定。结果期不能缺水,水分不足,瓜条生长缓慢,但不宜过大,应采取小水勤浇办法,每次浇水以垄沟充满水为宜。头瓜开花时,为防止化瓜,需用25-30ppm的2,4-D或40-50ppm的防落素点花保果。待大量雄花出现时,可改用人工授粉方式。人工授粉以上午9-10时最佳,一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该法可以显著提高座果率。
  露地栽培,带土块或营养钵移苗,定植后浇足水。缓苗后每亩追人粪尿150-200kg,接着中耕、蹲苗,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当第一瓜座住果后停止蹲苗。亩施人粪尿l000kg,硫酸铵15kg。以后每摘1-2次瓜,亩追人粪尿500kg、硫酸铵10kg。一般结果期追肥4-5次,保证小瓜膨大时对肥料的需求,以利连续结瓜。西葫芦叶片大,蒸腾旺盛,高温季节要定期补充水分;雨后要开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短蔓品种一般任蔓自由生长,长蔓品种生长期间要及时除去侧枝,保留主蔓结瓜。为使叶蔓受光均匀,应做好引蔓和压蔓工作,当蔓爬满畦时,摘心打顶。西葫芦自然授粉,结果率不高,特别是开花期遇雨更会影响传粉,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采收:保护地栽培,当单瓜重250g左右时就可收获,采收一般在下午进行,可以保证瓜条鲜嫩,便于出售。露地生产,一般在雌花开放10-15天即可采收嫩果;后期随着温度升高,只需5-7天就可采果1次。
  6、病虫害防治:西葫芦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蔓枯病和蚜虫、白粉虱、黑土蚕(小地老虎)等,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应掌握不同栽培环境下的各种病害发生规律,采用以抗病品种和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注意设施内和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加强肥水管理,结合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技术。还应避免重茬,与菠菜、韭菜、甘蓝等轮作可减轻美洲斑潜蝇的危害。
6.1、选用抗病品种:早青一代、碧玉、PS西葫芦、玉观音等较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6.2、培育无病健壮苗:(1)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清水冲洗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2)用无病土育苗或进行苗床土壤消毒。选用无病新土或消毒土壤作营养钵育苗。苗床土壤处理,采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量5-10g。(3)加强苗床管理。夏秋季用防虫网或遮阳网覆盖育苗,以防蚜虫等为害和传播病毒病。播种密度不宜过大,子叶期分苗或进行嫁接,并适当通风,防止幼苗徒长。
  6.3、实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1)清理田园,去除残枝败叶,烧毁或深埋,铲除田边杂草,施基肥后深翻土壤30厘米,以减少菌源。(2)采用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冬季采用微滴灌或膜下暗灌技术,保护地设施栽培采用消雾型无滴膜,加强棚室内温湿度调控,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排湿,以控制病害发生。(3)及时吊蔓,发现病叶、病瓜和老叶应及时摘除,带出地外深埋。露地西葫芦应适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4)保护地西葫芦温湿度管理。日光温室和大棚西葫芦要求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上午日出后使棚室温度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应为75%左右。午前至下午放风,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傍晚闭棚,夜间至清晨温度可降至11-12℃,如气温达到13℃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室内湿度。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浇后闭棚,使温度升至35-40℃,闷1小时后缓慢放风。遇连阴雨,应控制浇水。(5)在农事操作中应将病株与健株分开进行,以免传播病毒,或在病株上操作后用肥皂水洗手,再在健株上操作。
  6.4、生物措施防治:
  (1)保护地内设置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也可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
  (2)可选用1%农抗武夷菌素150-2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使用2%宁南霉素200-250倍在发病初期防治病毒病;用0.9%虫螨克乳油3000倍防治叶螨,兼治美洲斑潜蝇;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和新植霉素4000倍防治细菌性叶枯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7爷爱美食 2024-05-29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91279983520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