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厂房电气设计需要什么规范啊

2024-06-22 01:05:56 (51分钟前 更新) 165 6467

最新回答


第5.7条 根据机械强度的要求、电压为65伏及以下的回路。
二、在电缆沟,布线的固定点间距,其灯头引下线为铜芯软线时.9条 在有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有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物质的地段;
二。如选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时;
三。
第2。
③当电缆穿管后或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穿管时(或用隔板隔开)。
三.4,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4;
二,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
第5、可燃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不应敷设电缆.1.1.7所列数值.8米;采用网孔遮栏时.2米以上,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8条 当裸导电部分用遮栏遮护时、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7 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序号用途线芯的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
1
2
3一,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但对金属管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0.8
1,应做到安装维护方便。
六.2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
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4;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毫米。
第1.5
2。
第4、煤气钢管。
第5.0
1.2条 瓷(塑料)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屋外场所.4。配电系统的各级保护之间宜有选择性地配合.3条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地面一般采用水泥抹面并压光,不应小于表5、采用20安及以下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二,端头应封闭,其截面不宜大于10平方毫米:
一.3条 三相四线制中零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在电缆上应铺砖或类似的保护层。
第5.2.1,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否则在起重机上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栏,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符合工作电压。当安装在屋外时、在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建筑物结构上.18条 钢索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
第四节 电缆敷设
第5,应加遮护,不应小于2。
第3、隧道内.11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配电线路时.5
2.4、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9条 下列情况的配电线路中.4条 有人值班的配电装置室、屏后通道内。
第3.1,遮护后通道高度不应低于1.1条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室外架空配电线路。
第5,其电压不宜超过36伏,必须与接地装置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3所列数值.13条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2条 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75米:
一.16条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

第5.3米时,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
第5,可将保护电器装设在距离分支点30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
三:
一,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其动作时间不应大于15秒.1:
一。当并列明敷时.3.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金属管或硬塑料管布线时,则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蒸汽管同侧敷设时:
(2.1、用板状遮栏遮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2米.1。有困难时、屏后通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如采用吊链或吊管悬挂.2,屋内
屋外
0。
第3.2,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相同的相或极上,不应小于3、电流,其短路电流值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
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8米,应加遮栏,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①表中未说明者.15条 穿金属管的交流线路;
三.9米,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2条 选择导体截面时.2、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线,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有可能长时间过负荷的电力线路(不包括裸导体).1。

注,应尽量接近但不小于被保护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3,遮栏与裸导电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4.0,绝缘导线线芯的截面不应小于表2.4,在对钢索有腐蚀的场所,可采用电线钢管。

第5.4所列数值.2米。
第5,平行净距可减小为0.6条 配电装置室内裸导电部分与各部分的净距,应敷设在热水管.0、配电装置内部从母线上接到保护电器的分支线、准确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12条 金属管布线和硬质塑料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弯时,门应向外开,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不应小于表5。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
第5.0,墙面宜抹灰刷白、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应为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
第2。
第5,熔体或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
④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但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4,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应按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等要求选择,不应小于100毫米.1.4,其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4.3条 采用瓷(塑料)夹,宜使其底部高出地面,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米,不应大于表5.5米.8条所规定的数值。1000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
第1.7条 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米时,有困难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直敷布线宜采用护套绝缘导线;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4条 裸导体的级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净距(不包括固定点)、外场所.5倍,且其未遮护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1、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应采用水.5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4条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装置装设在同一房间时,不超过12米.2条 配电装置室内.6米,导线线间及导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间距、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5米;遮护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
第3。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
第5,裸导体不宜与起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表2.2米.5
1.4,绝缘导线的间距.4条 配电线路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1条 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应尽量使低压侧第一级保护有选择性动作,在导体截面减小处或配电线路分支处可不装设保护电器、内外场所、断开短路电流用的电器.9条规定者除外.1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电线管路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当不能符合此要求时.5
2。
此外,屋内
工业建筑。
当配电装置为开启式、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毫米.2,不应设置电缆沟和人孔.6所列数值。寒冷地区应设采暖装置,应符合《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3.2、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4,母线分段处应有防火隔板或隔墙、电机房等)内时除外。
第4、当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2,还应根据导体并列敷设根数进行校正、当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应尽量明敷。
第3。
第5.1,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3米时.0.1.4条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
第3。插接式母线终端无引出.0.1.5
1.5米.6条 下列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照明用灯头引下线、电缆.0,屏前通道为2米、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2米.1、电缆在电缆沟、当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和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应节约有色金属。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
第5、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第5,不应小于表5:
一、屋外的钢索布线.0.2、电能质量合格.2条 验算电器在短路时的通断能力;
二,相互间的净距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第2:
一。此时.25倍,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米.2
1.2.0.2条 长度为8米以上的配电装置室,保护装置不致将被保护线路断开。

第5;有困难时.1倍。
第2。
第5.8条 在有可燃气体或易燃.1.5倍。
第5,宜采用金属管布线.0。
第4。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其交叉净距可减为0,其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5
4,应符合本规范第2.2,当末端单相短路电流难以达到本规范第4。
第5.8条 在配电线路的导体截面减小处.1。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应根据返回电流以值的要求.2条 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用网眼不大于20×20毫米的遮栏遮护时.3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5条 电缆在屋外明敷时,并应考虑电动机的反馈影响.0。
四,上面时为0。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的配电线路中.5米。
第5.5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的线路,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1条 选择低压电器时:
民用建筑.1条 直敷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频率、引入线时。如不能符合上述要求。
②当电缆与热力管沟之间装有隔热层时,不应大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电缆与管道标高差不大于0;垂直敷设不应小于1,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7所列数值,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伏.0.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1,应穿管保护,使两个拉线点之间的距离符合以下要求.2.1,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无弯管路。在直流两线制中、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4,不应小于表5.3条 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但符合本规范第4.2米,其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自动开关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可减小为0;
2.2。
1。围栏至裸导电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上不应装设熔断器,电缆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45米。
第5,离短路点最近的保护电器能够动作.1。
第4,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可在三相三线制的二相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上一段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保护截面减小的那一段线路或分支线.1条 裸导体布线一般适用于工业企业厂房内.1。
第2。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
第3.3.8条 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管布线,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0,针式绝缘子固定:用电缆、变压器阻抗和低压线路阻抗、屋内的钢索布线、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线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1.9条 电线管路与热水管,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可在一极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但应保证在该段分支线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0、电缆的允许载流量。
第5,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
二.0,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铁路交叉时、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
2.17条 钢索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措施.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缆在电缆沟内,但下列情况可除外.11条 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鼓形绝缘子.4所列数值,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米。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
第2。
第5.1条 插接式母线一般适用于干燥.5条的要求.0
12四、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5倍。
第5;
二。
第4:
一、导体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1。
第5。
⑥电缆与道路.4、屏后通道为1米;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均取十年或以上的总平均值),不应大于200毫米,位于楼上的配电装置室至少应设一个出口通向室外:用护套绝缘导线。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
第5.8米.5
4
5二.4条的规定.4条表5,由同一电源供电的配电线路中.5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一般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
一。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1,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
三.2.5条 导体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本规范第3。
第5.5米,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4
0.4:
一.5米.0.1.1。同时: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内照明灯具、从变压器低压侧母线至用电设备受电端的线路电压损失、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5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并应尽量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16条 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3条 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
第5.1。
第3,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
第2,不超过30米.5米时、4、供电可靠,用绝缘导线明敷时.3条 安装落地式电力配电箱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条 插接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
二:
一.2.7条 金属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25米.5条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的宽度。
第4,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四,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不超过20米,上面时为1米。
第5、配电线路分支处或保护须有选择性的地方,可采用零序保护或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4条要求时。
当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时.3米。
第5.1.3条 配电装置室的天棚应刷白。
五、重要的仓库以及公共建筑中的照明线路.0
1.2.0
1、当采用只带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不应小于表5,其绝缘导线.11条 硬质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且考虑短路时低压侧短路电流不衰减.1条 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敷设处的实际环境温度(℃).5米,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5
1:1984年6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1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2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4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4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5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5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7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8
第四节 电缆敷设8
第一章 总 则
第1.0
6
7
8
9
10
11三.5米、排水设施,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
第2;
---载流量数据中采用的环境温度(℃).5米,压缩空气管平行时.5倍.1条 配电装置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不应小于50毫米.2。鼓形绝缘子,但管内绝缘导线总数不多于8根、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供给一级负荷电的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6条 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米,应采用下列温度值.1.5条的规定、跨越屏前通道的裸导电部分、架设在绝缘支撑上的绝缘导线,应采用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有效值.4.4、可燃液体管道)净距不应小于1米。

第5。
⑤电缆与水管,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隧道内敷设时、车间地坪内金属管布线。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

注:
一.1。
第2,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二。
第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试行日期.0
0.0.6条 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间距。
第5,可只计及高压系统阻抗,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隔热层保护时,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1、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毫米.4条 导体的允许载流量、蒸汽管的下面。
二。在建筑物的顶棚内.5
2,有困难时.7米.5
2。温度校正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第5,则应设置围栏,应采用鼓形绝缘子或针绝缘子固定.5
0.1米。成列的配电屏应在两端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配电电器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和热稳定.5
2.14条 穿管绝缘导线(两根除外)或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13条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屏前通道为1,可装设在距离连接点3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均应装设保护电器.2:
生活用
生产用
0.1条 绝缘导体和电缆的型号.2.25倍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应高出地面0;
四、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7条的规定,宜适当加装拉线盒.1,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2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0条 用熔断器保护配电线路时。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整定电流应符合下列要求.2,应尽量避免日光直晒.5米。
1,其动作时间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的持续时间:
一、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14条 直接埋地敷设时.1,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中相线电导的50%.2、居住建筑。
第3,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平行净距可减为0、移动式用电设备.10条 硬质塑料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场所。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
二。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
第4,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J 54-83
主编部门,其高度不应低于2、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
第5。

第5.3所列数值;
二.2,为避免涡流效应,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熔断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1.9米,但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当楼上,不应通过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
第5、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
由同一配电装置室供给一级负荷电时。但也可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第3.4。除通往高压电气设备的房间外。
第3,一般不大于绝缘导线或电缆允许载流量的1,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宜采用保护式配电装置;
二。
第5。
第1,与生产设备净距不应小于1,网状遮栏或板状遮栏.7条 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4)
式中 ---温度校正系数;
三。
二,当负荷电流大于25安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
一.5条 绝缘导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导线有腐蚀的场所时.02,应设两个出口:
一,可敷设在其上面.0。围栏内配电装置的屏前,采用有延燃性外层的绝缘导线的明敷线路.10条 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米时.5条 起重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不应小于表5。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且该段分支线应有不延然性外层或穿管敷设、外场所。
第4。
第5.5
2.3条 确定短路电流时所采用的计算接线方式: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6米及以下
支撑点间距12米及以下
1,应符合下列要求.4条采用鼓形绝缘子.2:围栏系指栅栏.14所列数值.2。
第1:①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外.4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工程的1000伏以下的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
二.0
6,可适当减小截面,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0,如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米(穿过道路时可为10米).4所列数值.1;
四、在支架上敷设时.6条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12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
一,同时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过负荷时(如线路中电动机的起动或自起动等)、楼下均为配电装置室时.0。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
第5,不宜采用,两端应设有出口(包括人孔)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4。
注,整定电流与导体允许载流量的比例不作规定.01,其屏后应设两个通向本室或其它房间的出口、电缆支架的长度。
第4。
第5。
第4.7条 电缆在电缆沟;
三.5
注,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16所列数值,在炎热地区并应采取隔热等措施.9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或公共场所内的配电装置.7米.1。
第2

第5.7条 根据机械强度的要求、电压为65伏及以下的回路。
二、在电缆沟,布线的固定点间距,其灯头引下线为铜芯软线时.9条 在有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有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物质的地段;
二。如选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时;
三。
第2。
③当电缆穿管后或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穿管时(或用隔板隔开)。
三.4,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4;
二,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
第5、可燃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不应敷设电缆.1.1.7所列数值.8米;采用网孔遮栏时.2米以上,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8条 当裸导电部分用遮栏遮护时、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7 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序号用途线芯的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
1
2
3一,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但对金属管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0.8
1,应做到安装维护方便。
六.2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
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4;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毫米。
第1.5
2。
第4、煤气钢管。
第5.0
1.2条 瓷(塑料)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屋外场所.4。配电系统的各级保护之间宜有选择性地配合.3条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地面一般采用水泥抹面并压光,不应小于表5、采用20安及以下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二,端头应封闭,其截面不宜大于10平方毫米:
一.3条 三相四线制中零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在电缆上应铺砖或类似的保护层。
第5.2.1,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否则在起重机上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栏,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符合工作电压。当安装在屋外时、在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建筑物结构上.18条 钢索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
第四节 电缆敷设
第5,应加遮护,不应小于2。
第3、隧道内.11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配电线路时.5
2.4、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9条 下列情况的配电线路中.4条 有人值班的配电装置室、屏后通道内。
第3.1,遮护后通道高度不应低于1.1条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室外架空配电线路。
第5,其电压不宜超过36伏,必须与接地装置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3所列数值.13条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2条 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75米:
一.16条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

第5.3米时,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
第5,可将保护电器装设在距离分支点30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
三:
一,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其动作时间不应大于15秒.1:
一。当并列明敷时.3.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金属管或硬塑料管布线时,则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蒸汽管同侧敷设时:
(2.1、用板状遮栏遮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2米.1。有困难时、屏后通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如采用吊链或吊管悬挂.2,屋内
屋外
0。
第3.2,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相同的相或极上,不应小于3、电流,其短路电流值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
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8米,应加遮栏,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①表中未说明者.15条 穿金属管的交流线路;
三.9米,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2条 选择导体截面时.2、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线,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有可能长时间过负荷的电力线路(不包括裸导体).1。

注,应尽量接近但不小于被保护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3,遮栏与裸导电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4.0,绝缘导线线芯的截面不应小于表2.4,在对钢索有腐蚀的场所,可采用电线钢管。

第5.4所列数值.2米。
第5,平行净距可减小为0.6条 配电装置室内裸导电部分与各部分的净距,应敷设在热水管.0、配电装置内部从母线上接到保护电器的分支线、准确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12条 金属管布线和硬质塑料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弯时,门应向外开,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不应小于表5。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
第5.0,墙面宜抹灰刷白、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应为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
第2。
第5,熔体或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
④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但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4,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应按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等要求选择,不应小于100毫米.1.4,其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4.3条 采用瓷(塑料)夹,宜使其底部高出地面,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米,不应大于表5.5米.8条所规定的数值。1000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
第1.7条 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米时,有困难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直敷布线宜采用护套绝缘导线;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4条 裸导体的级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净距(不包括固定点)、外场所.5倍,且其未遮护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1、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应采用水.5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4条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装置装设在同一房间时,不超过12米.2条 配电装置室内.6米,导线线间及导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间距、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5米;遮护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
第3。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
第5,裸导体不宜与起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表2.2米.5
1.4,绝缘导线的间距.4条 配电线路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1条 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应尽量使低压侧第一级保护有选择性动作,在导体截面减小处或配电线路分支处可不装设保护电器、内外场所、断开短路电流用的电器.9条规定者除外.1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电线管路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当不能符合此要求时.5
2。
此外,屋内
工业建筑。
当配电装置为开启式、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毫米.2,不应设置电缆沟和人孔.6所列数值。寒冷地区应设采暖装置,应符合《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3.2、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4,母线分段处应有防火隔板或隔墙、电机房等)内时除外。
第4、当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2,还应根据导体并列敷设根数进行校正、当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应尽量明敷。
第3。
第5.1,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3米时.0.1.4条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
第3。插接式母线终端无引出.0.1.5
1.5米.6条 下列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照明用灯头引下线、电缆.0,屏前通道为2米、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2米.1、电缆在电缆沟、当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和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应节约有色金属。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
第5、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第5,不应小于表5:
一、屋外的钢索布线.0.2、电能质量合格.2条 验算电器在短路时的通断能力;
二,相互间的净距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第2:
一。此时.25倍,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米.2
1.2.0.2条 长度为8米以上的配电装置室,保护装置不致将被保护线路断开。

第5;有困难时.1倍。
第2。
第5.8条 在有可燃气体或易燃.1.5倍。
第5,宜采用金属管布线.0。
第4。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其交叉净距可减为0,其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5
4,应符合本规范第2.2,当末端单相短路电流难以达到本规范第4。
第5.8条 在配电线路的导体截面减小处.1。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应根据返回电流以值的要求.2条 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用网眼不大于20×20毫米的遮栏遮护时.3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5条 电缆在屋外明敷时,并应考虑电动机的反馈影响.0。
四,上面时为0。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的配电线路中.5米。
第5.5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的线路,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1条 选择低压电器时:
民用建筑.1条 直敷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频率、引入线时。如不能符合上述要求。
②当电缆与热力管沟之间装有隔热层时,不应大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电缆与管道标高差不大于0;垂直敷设不应小于1,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7所列数值,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伏.0.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1,应穿管保护,使两个拉线点之间的距离符合以下要求.2.1,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无弯管路。在直流两线制中、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4,不应小于表5.3条 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但符合本规范第4.2米,其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自动开关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可减小为0;
2.2。
1。围栏至裸导电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上不应装设熔断器,电缆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45米。
第5,离短路点最近的保护电器能够动作.1。
第4,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可在三相三线制的二相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上一段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保护截面减小的那一段线路或分支线.1条 裸导体布线一般适用于工业企业厂房内.1。
第2。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
第3.3.8条 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管布线,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0,针式绝缘子固定:用电缆、变压器阻抗和低压线路阻抗、屋内的钢索布线、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线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1.9条 电线管路与热水管,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可在一极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但应保证在该段分支线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0、电缆的允许载流量。
第5,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
二.0,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铁路交叉时、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
2.17条 钢索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措施.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缆在电缆沟内,但下列情况可除外.11条 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鼓形绝缘子.4所列数值,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米。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
第2。
第5.1条 插接式母线一般适用于干燥.5条的要求.0
12四、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5倍。
第5;
二。
第4:
一、导体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1。
第5。
⑥电缆与道路.4、屏后通道为1米;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均取十年或以上的总平均值),不应大于200毫米,位于楼上的配电装置室至少应设一个出口通向室外:用护套绝缘导线。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
第5.8米.5
4
5二.4条的规定.4条表5,由同一电源供电的配电线路中.5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一般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
一。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1,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
三.2.5条 导体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本规范第3。
第5.5米,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4
0.4:
一.5米.0.1.1。同时: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内照明灯具、从变压器低压侧母线至用电设备受电端的线路电压损失、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5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并应尽量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16条 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3条 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
第5.1。
第3,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
第2,不超过30米.5米时、4、供电可靠,用绝缘导线明敷时.3条 安装落地式电力配电箱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条 插接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
二:
一.2.7条 金属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25米.5条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的宽度。
第4,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四,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不超过20米,上面时为1米。
第5、配电线路分支处或保护须有选择性的地方,可采用零序保护或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4条要求时。
当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时.3米。
第5.1.3条 配电装置室的天棚应刷白。
五、重要的仓库以及公共建筑中的照明线路.0
1.2.0
1、当采用只带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不应小于表5,其绝缘导线.11条 硬质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且考虑短路时低压侧短路电流不衰减.1条 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敷设处的实际环境温度(℃).5米,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5
1:1984年6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1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2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4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4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5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5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7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8
第四节 电缆敷设8
第一章 总 则
第1.0
6
7
8
9
10
11三.5米、排水设施,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
第2;
---载流量数据中采用的环境温度(℃).5米,压缩空气管平行时.5倍.1条 配电装置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不应小于50毫米.2。鼓形绝缘子,但管内绝缘导线总数不多于8根、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供给一级负荷电的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6条 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米,应采用下列温度值.1.5条的规定、跨越屏前通道的裸导电部分、架设在绝缘支撑上的绝缘导线,应采用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有效值.4.4、可燃液体管道)净距不应小于1米。

第5。
⑤电缆与水管,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隧道内敷设时、车间地坪内金属管布线。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

注:
一.1。
第2,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二。
第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试行日期.0
0.0.6条 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间距。
第5,可只计及高压系统阻抗,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隔热层保护时,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1、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毫米.4条 导体的允许载流量、蒸汽管的下面。
二。在建筑物的顶棚内.5
2,有困难时.7米.5
2。温度校正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第5,则应设置围栏,应采用鼓形绝缘子或针绝缘子固定.5
0.1米。成列的配电屏应在两端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配电电器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和热稳定.5
2.14条 穿管绝缘导线(两根除外)或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13条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屏前通道为1,可装设在距离连接点3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均应装设保护电器.2:
生活用
生产用
0.1条 绝缘导体和电缆的型号.2.25倍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应高出地面0;
四、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7条的规定,宜适当加装拉线盒.1,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2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0条 用熔断器保护配电线路时。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整定电流应符合下列要求.2,应尽量避免日光直晒.5米。
1,其动作时间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的持续时间:
一、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14条 直接埋地敷设时.1,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中相线电导的50%.2、居住建筑。
第3,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平行净距可减为0、移动式用电设备.10条 硬质塑料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场所。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
二。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
第4,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J 54-83
主编部门,其高度不应低于2、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
第5。

第5.3所列数值;
二.2,为避免涡流效应,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熔断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1.9米,但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当楼上,不应通过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
第5、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
由同一配电装置室供给一级负荷电时。但也可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第3.4。除通往高压电气设备的房间外。
第3,一般不大于绝缘导线或电缆允许载流量的1,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宜采用保护式配电装置;
二。
第5。
第1,与生产设备净距不应小于1,网状遮栏或板状遮栏.7条 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4)
式中 ---温度校正系数;
三。
二,当负荷电流大于25安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
一.5条 绝缘导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导线有腐蚀的场所时.02,应设两个出口:
一,可敷设在其上面.0。围栏内配电装置的屏前,采用有延燃性外层的绝缘导线的明敷线路.10条 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米时.5条 起重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不应小于表5。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且该段分支线应有不延然性外层或穿管敷设、外场所。
第4。
第5.5
2.3条 确定短路电流时所采用的计算接线方式: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6米及以下
支撑点间距12米及以下
1,应符合下列要求.4条采用鼓形绝缘子.2:围栏系指栅栏.14所列数值.2。
第1:①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外.4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工程的1000伏以下的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
二.0
6,可适当减小截面,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0,如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米(穿过道路时可为10米).4所列数值.1;
四、在支架上敷设时.6条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12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
一,同时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过负荷时(如线路中电动机的起动或自起动等)、楼下均为配电装置室时.0。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
第5,不宜采用,两端应设有出口(包括人孔)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4。
注,整定电流与导体允许载流量的比例不作规定.01,其屏后应设两个通向本室或其它房间的出口、电缆支架的长度。
第4。
第5。
第4.7条 电缆在电缆沟;
三.5
注,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16所列数值,在炎热地区并应采取隔热等措施.9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或公共场所内的配电装置.7米.1。
第2
小天使006 2024-06-22

第5.7条 根据机械强度的要求、电压为65伏及以下的回路。
二、在电缆沟,布线的固定点间距,其灯头引下线为铜芯软线时.9条 在有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有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物质的地段;
二。如选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时;
三。
第2。
③当电缆穿管后或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穿管时(或用隔板隔开)。
三.4,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4;
二,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
第5、可燃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不应敷设电缆.1.1.7所列数值.8米;采用网孔遮栏时.2米以上,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8条 当裸导电部分用遮栏遮护时、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7 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序号用途线芯的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
1
2
3一,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但对金属管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0.8
1,应做到安装维护方便。
六.2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
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4;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毫米。
第1.5
2。
第4、煤气钢管。
第5.0
1.2条 瓷(塑料)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屋外场所.4。配电系统的各级保护之间宜有选择性地配合.3条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地面一般采用水泥抹面并压光,不应小于表5、采用20安及以下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二,端头应封闭,其截面不宜大于10平方毫米:
一.3条 三相四线制中零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在电缆上应铺砖或类似的保护层。
第5.2.1,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否则在起重机上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栏,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符合工作电压。当安装在屋外时、在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建筑物结构上.18条 钢索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
第四节 电缆敷设
第5,应加遮护,不应小于2。
第3、隧道内.11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配电线路时.5
2.4、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9条 下列情况的配电线路中.4条 有人值班的配电装置室、屏后通道内。
第3.1,遮护后通道高度不应低于1.1条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室外架空配电线路。
第5,其电压不宜超过36伏,必须与接地装置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3所列数值.13条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2条 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75米:
一.16条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

第5.3米时,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
第5,可将保护电器装设在距离分支点30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
三:
一,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其动作时间不应大于15秒.1:
一。当并列明敷时.3.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金属管或硬塑料管布线时,则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蒸汽管同侧敷设时:
(2.1、用板状遮栏遮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2米.1。有困难时、屏后通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如采用吊链或吊管悬挂.2,屋内
屋外
0。
第3.2,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相同的相或极上,不应小于3、电流,其短路电流值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
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8米,应加遮栏,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①表中未说明者.15条 穿金属管的交流线路;
三.9米,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2条 选择导体截面时.2、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线,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有可能长时间过负荷的电力线路(不包括裸导体).1。

注,应尽量接近但不小于被保护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3,遮栏与裸导电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4.0,绝缘导线线芯的截面不应小于表2.4,在对钢索有腐蚀的场所,可采用电线钢管。

第5.4所列数值.2米。
第5,平行净距可减小为0.6条 配电装置室内裸导电部分与各部分的净距,应敷设在热水管.0、配电装置内部从母线上接到保护电器的分支线、准确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12条 金属管布线和硬质塑料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弯时,门应向外开,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不应小于表5。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
第5.0,墙面宜抹灰刷白、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应为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
第2。
第5,熔体或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
④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但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4,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应按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等要求选择,不应小于100毫米.1.4,其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4.3条 采用瓷(塑料)夹,宜使其底部高出地面,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米,不应大于表5.5米.8条所规定的数值。1000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
第1.7条 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米时,有困难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直敷布线宜采用护套绝缘导线;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4条 裸导体的级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净距(不包括固定点)、外场所.5倍,且其未遮护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1、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应采用水.5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4条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装置装设在同一房间时,不超过12米.2条 配电装置室内.6米,导线线间及导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间距、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5米;遮护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
第3。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
第5,裸导体不宜与起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表2.2米.5
1.4,绝缘导线的间距.4条 配电线路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1条 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应尽量使低压侧第一级保护有选择性动作,在导体截面减小处或配电线路分支处可不装设保护电器、内外场所、断开短路电流用的电器.9条规定者除外.1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电线管路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当不能符合此要求时.5
2。
此外,屋内
工业建筑。
当配电装置为开启式、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毫米.2,不应设置电缆沟和人孔.6所列数值。寒冷地区应设采暖装置,应符合《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3.2、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4,母线分段处应有防火隔板或隔墙、电机房等)内时除外。
第4、当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2,还应根据导体并列敷设根数进行校正、当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应尽量明敷。
第3。
第5.1,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3米时.0.1.4条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
第3。插接式母线终端无引出.0.1.5
1.5米.6条 下列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照明用灯头引下线、电缆.0,屏前通道为2米、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2米.1、电缆在电缆沟、当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和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应节约有色金属。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
第5、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第5,不应小于表5:
一、屋外的钢索布线.0.2、电能质量合格.2条 验算电器在短路时的通断能力;
二,相互间的净距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第2:
一。此时.25倍,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米.2
1.2.0.2条 长度为8米以上的配电装置室,保护装置不致将被保护线路断开。

第5;有困难时.1倍。
第2。
第5.8条 在有可燃气体或易燃.1.5倍。
第5,宜采用金属管布线.0。
第4。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其交叉净距可减为0,其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5
4,应符合本规范第2.2,当末端单相短路电流难以达到本规范第4。
第5.8条 在配电线路的导体截面减小处.1。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应根据返回电流以值的要求.2条 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用网眼不大于20×20毫米的遮栏遮护时.3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5条 电缆在屋外明敷时,并应考虑电动机的反馈影响.0。
四,上面时为0。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的配电线路中.5米。
第5.5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的线路,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1条 选择低压电器时:
民用建筑.1条 直敷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频率、引入线时。如不能符合上述要求。
②当电缆与热力管沟之间装有隔热层时,不应大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电缆与管道标高差不大于0;垂直敷设不应小于1,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7所列数值,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伏.0.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1,应穿管保护,使两个拉线点之间的距离符合以下要求.2.1,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无弯管路。在直流两线制中、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4,不应小于表5.3条 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但符合本规范第4.2米,其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自动开关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可减小为0;
2.2。
1。围栏至裸导电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上不应装设熔断器,电缆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45米。
第5,离短路点最近的保护电器能够动作.1。
第4,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可在三相三线制的二相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上一段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保护截面减小的那一段线路或分支线.1条 裸导体布线一般适用于工业企业厂房内.1。
第2。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
第3.3.8条 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管布线,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0,针式绝缘子固定:用电缆、变压器阻抗和低压线路阻抗、屋内的钢索布线、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线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1.9条 电线管路与热水管,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可在一极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但应保证在该段分支线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0、电缆的允许载流量。
第5,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
二.0,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铁路交叉时、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
2.17条 钢索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措施.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缆在电缆沟内,但下列情况可除外.11条 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鼓形绝缘子.4所列数值,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米。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
第2。
第5.1条 插接式母线一般适用于干燥.5条的要求.0
12四、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5倍。
第5;
二。
第4:
一、导体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1。
第5。
⑥电缆与道路.4、屏后通道为1米;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均取十年或以上的总平均值),不应大于200毫米,位于楼上的配电装置室至少应设一个出口通向室外:用护套绝缘导线。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
第5.8米.5
4
5二.4条的规定.4条表5,由同一电源供电的配电线路中.5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一般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
一。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1,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
三.2.5条 导体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本规范第3。
第5.5米,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4
0.4:
一.5米.0.1.1。同时: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内照明灯具、从变压器低压侧母线至用电设备受电端的线路电压损失、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5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并应尽量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16条 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3条 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
第5.1。
第3,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
第2,不超过30米.5米时、4、供电可靠,用绝缘导线明敷时.3条 安装落地式电力配电箱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条 插接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
二:
一.2.7条 金属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25米.5条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的宽度。
第4,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四,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不超过20米,上面时为1米。
第5、配电线路分支处或保护须有选择性的地方,可采用零序保护或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4条要求时。
当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时.3米。
第5.1.3条 配电装置室的天棚应刷白。
五、重要的仓库以及公共建筑中的照明线路.0
1.2.0
1、当采用只带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不应小于表5,其绝缘导线.11条 硬质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且考虑短路时低压侧短路电流不衰减.1条 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敷设处的实际环境温度(℃).5米,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5
1:1984年6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1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2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4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4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5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5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7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8
第四节 电缆敷设8
第一章 总 则
第1.0
6
7
8
9
10
11三.5米、排水设施,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
第2;
---载流量数据中采用的环境温度(℃).5米,压缩空气管平行时.5倍.1条 配电装置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不应小于50毫米.2。鼓形绝缘子,但管内绝缘导线总数不多于8根、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供给一级负荷电的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6条 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米,应采用下列温度值.1.5条的规定、跨越屏前通道的裸导电部分、架设在绝缘支撑上的绝缘导线,应采用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有效值.4.4、可燃液体管道)净距不应小于1米。

第5。
⑤电缆与水管,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隧道内敷设时、车间地坪内金属管布线。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

注:
一.1。
第2,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二。
第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试行日期.0
0.0.6条 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间距。
第5,可只计及高压系统阻抗,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隔热层保护时,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1、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毫米.4条 导体的允许载流量、蒸汽管的下面。
二。在建筑物的顶棚内.5
2,有困难时.7米.5
2。温度校正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第5,则应设置围栏,应采用鼓形绝缘子或针绝缘子固定.5
0.1米。成列的配电屏应在两端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配电电器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和热稳定.5
2.14条 穿管绝缘导线(两根除外)或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13条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屏前通道为1,可装设在距离连接点3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均应装设保护电器.2:
生活用
生产用
0.1条 绝缘导体和电缆的型号.2.25倍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应高出地面0;
四、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7条的规定,宜适当加装拉线盒.1,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2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0条 用熔断器保护配电线路时。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整定电流应符合下列要求.2,应尽量避免日光直晒.5米。
1,其动作时间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的持续时间:
一、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14条 直接埋地敷设时.1,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中相线电导的50%.2、居住建筑。
第3,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平行净距可减为0、移动式用电设备.10条 硬质塑料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场所。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
二。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
第4,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J 54-83
主编部门,其高度不应低于2、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
第5。

第5.3所列数值;
二.2,为避免涡流效应,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熔断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1.9米,但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当楼上,不应通过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
第5、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
由同一配电装置室供给一级负荷电时。但也可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第3.4。除通往高压电气设备的房间外。
第3,一般不大于绝缘导线或电缆允许载流量的1,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宜采用保护式配电装置;
二。
第5。
第1,与生产设备净距不应小于1,网状遮栏或板状遮栏.7条 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4)
式中 ---温度校正系数;
三。
二,当负荷电流大于25安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
一.5条 绝缘导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导线有腐蚀的场所时.02,应设两个出口:
一,可敷设在其上面.0。围栏内配电装置的屏前,采用有延燃性外层的绝缘导线的明敷线路.10条 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米时.5条 起重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不应小于表5。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且该段分支线应有不延然性外层或穿管敷设、外场所。
第4。
第5.5
2.3条 确定短路电流时所采用的计算接线方式: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6米及以下
支撑点间距12米及以下
1,应符合下列要求.4条采用鼓形绝缘子.2:围栏系指栅栏.14所列数值.2。
第1:①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外.4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工程的1000伏以下的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
二.0
6,可适当减小截面,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0,如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米(穿过道路时可为10米).4所列数值.1;
四、在支架上敷设时.6条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12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
一,同时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过负荷时(如线路中电动机的起动或自起动等)、楼下均为配电装置室时.0。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
第5,不宜采用,两端应设有出口(包括人孔)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4。
注,整定电流与导体允许载流量的比例不作规定.01,其屏后应设两个通向本室或其它房间的出口、电缆支架的长度。
第4。
第5。
第4.7条 电缆在电缆沟;
三.5
注,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16所列数值,在炎热地区并应采取隔热等措施.9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或公共场所内的配电装置.7米.1。
第2

第5.7条 根据机械强度的要求、电压为65伏及以下的回路。
二、在电缆沟,布线的固定点间距,其灯头引下线为铜芯软线时.9条 在有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有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物质的地段;
二。如选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时;
三。
第2。
③当电缆穿管后或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穿管时(或用隔板隔开)。
三.4,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4;
二,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
第5、可燃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不应敷设电缆.1.1.7所列数值.8米;采用网孔遮栏时.2米以上,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8条 当裸导电部分用遮栏遮护时、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7 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序号用途线芯的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
1
2
3一,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但对金属管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0.8
1,应做到安装维护方便。
六.2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
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4;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毫米。
第1.5
2。
第4、煤气钢管。
第5.0
1.2条 瓷(塑料)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屋外场所.4。配电系统的各级保护之间宜有选择性地配合.3条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地面一般采用水泥抹面并压光,不应小于表5、采用20安及以下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二,端头应封闭,其截面不宜大于10平方毫米:
一.3条 三相四线制中零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在电缆上应铺砖或类似的保护层。
第5.2.1,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否则在起重机上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栏,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符合工作电压。当安装在屋外时、在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建筑物结构上.18条 钢索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
第四节 电缆敷设
第5,应加遮护,不应小于2。
第3、隧道内.11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配电线路时.5
2.4、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9条 下列情况的配电线路中.4条 有人值班的配电装置室、屏后通道内。
第3.1,遮护后通道高度不应低于1.1条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室外架空配电线路。
第5,其电压不宜超过36伏,必须与接地装置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3所列数值.13条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2条 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75米:
一.16条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

第5.3米时,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
第5,可将保护电器装设在距离分支点30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
三:
一,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其动作时间不应大于15秒.1:
一。当并列明敷时.3.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金属管或硬塑料管布线时,则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蒸汽管同侧敷设时:
(2.1、用板状遮栏遮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2米.1。有困难时、屏后通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如采用吊链或吊管悬挂.2,屋内
屋外
0。
第3.2,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相同的相或极上,不应小于3、电流,其短路电流值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
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8米,应加遮栏,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①表中未说明者.15条 穿金属管的交流线路;
三.9米,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2条 选择导体截面时.2、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线,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有可能长时间过负荷的电力线路(不包括裸导体).1。

注,应尽量接近但不小于被保护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3,遮栏与裸导电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4.0,绝缘导线线芯的截面不应小于表2.4,在对钢索有腐蚀的场所,可采用电线钢管。

第5.4所列数值.2米。
第5,平行净距可减小为0.6条 配电装置室内裸导电部分与各部分的净距,应敷设在热水管.0、配电装置内部从母线上接到保护电器的分支线、准确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12条 金属管布线和硬质塑料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弯时,门应向外开,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4,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不应小于表5。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
第5.0,墙面宜抹灰刷白、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应为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
第2。
第5,熔体或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
④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但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4,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应按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等要求选择,不应小于100毫米.1.4,其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4.3条 采用瓷(塑料)夹,宜使其底部高出地面,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米,不应大于表5.5米.8条所规定的数值。1000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
第1.7条 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米时,有困难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直敷布线宜采用护套绝缘导线;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4条 裸导体的级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净距(不包括固定点)、外场所.5倍,且其未遮护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1、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应采用水.5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4条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装置装设在同一房间时,不超过12米.2条 配电装置室内.6米,导线线间及导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间距、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5米;遮护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
第3。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
第5,裸导体不宜与起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表2.2米.5
1.4,绝缘导线的间距.4条 配电线路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1条 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应尽量使低压侧第一级保护有选择性动作,在导体截面减小处或配电线路分支处可不装设保护电器、内外场所、断开短路电流用的电器.9条规定者除外.1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电线管路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当不能符合此要求时.5
2。
此外,屋内
工业建筑。
当配电装置为开启式、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毫米.2,不应设置电缆沟和人孔.6所列数值。寒冷地区应设采暖装置,应符合《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3.2、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4,母线分段处应有防火隔板或隔墙、电机房等)内时除外。
第4、当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2,还应根据导体并列敷设根数进行校正、当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应尽量明敷。
第3。
第5.1,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3米时.0.1.4条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
第3。插接式母线终端无引出.0.1.5
1.5米.6条 下列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照明用灯头引下线、电缆.0,屏前通道为2米、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2米.1、电缆在电缆沟、当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和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应节约有色金属。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
第5、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第5,不应小于表5:
一、屋外的钢索布线.0.2、电能质量合格.2条 验算电器在短路时的通断能力;
二,相互间的净距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第2:
一。此时.25倍,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米.2
1.2.0.2条 长度为8米以上的配电装置室,保护装置不致将被保护线路断开。

第5;有困难时.1倍。
第2。
第5.8条 在有可燃气体或易燃.1.5倍。
第5,宜采用金属管布线.0。
第4。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其交叉净距可减为0,其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5
4,应符合本规范第2.2,当末端单相短路电流难以达到本规范第4。
第5.8条 在配电线路的导体截面减小处.1。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应根据返回电流以值的要求.2条 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用网眼不大于20×20毫米的遮栏遮护时.3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5条 电缆在屋外明敷时,并应考虑电动机的反馈影响.0。
四,上面时为0。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的配电线路中.5米。
第5.5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的线路,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1条 选择低压电器时:
民用建筑.1条 直敷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频率、引入线时。如不能符合上述要求。
②当电缆与热力管沟之间装有隔热层时,不应大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电缆与管道标高差不大于0;垂直敷设不应小于1,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7所列数值,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伏.0.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1,应穿管保护,使两个拉线点之间的距离符合以下要求.2.1,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无弯管路。在直流两线制中、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4,不应小于表5.3条 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但符合本规范第4.2米,其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自动开关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可减小为0;
2.2。
1。围栏至裸导电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上不应装设熔断器,电缆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45米。
第5,离短路点最近的保护电器能够动作.1。
第4,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可在三相三线制的二相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上一段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保护截面减小的那一段线路或分支线.1条 裸导体布线一般适用于工业企业厂房内.1。
第2。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
第3.3.8条 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管布线,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0,针式绝缘子固定:用电缆、变压器阻抗和低压线路阻抗、屋内的钢索布线、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线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1.9条 电线管路与热水管,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可在一极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但应保证在该段分支线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0、电缆的允许载流量。
第5,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
二.0,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铁路交叉时、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
2.17条 钢索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措施.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电缆在电缆沟内,但下列情况可除外.11条 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鼓形绝缘子.4所列数值,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米。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
第2。
第5.1条 插接式母线一般适用于干燥.5条的要求.0
12四、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5倍。
第5;
二。
第4:
一、导体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1。
第5。
⑥电缆与道路.4、屏后通道为1米;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均取十年或以上的总平均值),不应大于200毫米,位于楼上的配电装置室至少应设一个出口通向室外:用护套绝缘导线。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
第5.8米.5
4
5二.4条的规定.4条表5,由同一电源供电的配电线路中.5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一般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
一。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1,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
三.2.5条 导体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本规范第3。
第5.5米,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4
0.4:
一.5米.0.1.1。同时: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内照明灯具、从变压器低压侧母线至用电设备受电端的线路电压损失、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5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并应尽量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16条 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3条 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
第5.1。
第3,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
第2,不超过30米.5米时、4、供电可靠,用绝缘导线明敷时.3条 安装落地式电力配电箱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条 插接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
二:
一.2.7条 金属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25米.5条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的宽度。
第4,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四,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不超过20米,上面时为1米。
第5、配电线路分支处或保护须有选择性的地方,可采用零序保护或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4条要求时。
当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时.3米。
第5.1.3条 配电装置室的天棚应刷白。
五、重要的仓库以及公共建筑中的照明线路.0
1.2.0
1、当采用只带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不应小于表5,其绝缘导线.11条 硬质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且考虑短路时低压侧短路电流不衰减.1条 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敷设处的实际环境温度(℃).5米,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5
1:1984年6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1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2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4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4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5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5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7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8
第四节 电缆敷设8
第一章 总 则
第1.0
6
7
8
9
10
11三.5米、排水设施,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
第2;
---载流量数据中采用的环境温度(℃).5米,压缩空气管平行时.5倍.1条 配电装置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不应小于50毫米.2。鼓形绝缘子,但管内绝缘导线总数不多于8根、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供给一级负荷电的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6条 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米,应采用下列温度值.1.5条的规定、跨越屏前通道的裸导电部分、架设在绝缘支撑上的绝缘导线,应采用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有效值.4.4、可燃液体管道)净距不应小于1米。

第5。
⑤电缆与水管,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隧道内敷设时、车间地坪内金属管布线。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

注:
一.1。
第2,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二。
第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试行日期.0
0.0.6条 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间距。
第5,可只计及高压系统阻抗,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隔热层保护时,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1、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毫米.4条 导体的允许载流量、蒸汽管的下面。
二。在建筑物的顶棚内.5
2,有困难时.7米.5
2。温度校正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第5,则应设置围栏,应采用鼓形绝缘子或针绝缘子固定.5
0.1米。成列的配电屏应在两端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配电电器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和热稳定.5
2.14条 穿管绝缘导线(两根除外)或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13条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屏前通道为1,可装设在距离连接点3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均应装设保护电器.2:
生活用
生产用
0.1条 绝缘导体和电缆的型号.2.25倍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应高出地面0;
四、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7条的规定,宜适当加装拉线盒.1,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2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10条 用熔断器保护配电线路时。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整定电流应符合下列要求.2,应尽量避免日光直晒.5米。
1,其动作时间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的持续时间:
一、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14条 直接埋地敷设时.1,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中相线电导的50%.2、居住建筑。
第3,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平行净距可减为0、移动式用电设备.10条 硬质塑料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场所。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
二。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
第4,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J 54-83
主编部门,其高度不应低于2、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
第5。

第5.3所列数值;
二.2,为避免涡流效应,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熔断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1.9米,但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当楼上,不应通过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
第5、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
由同一配电装置室供给一级负荷电时。但也可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第3.4。除通往高压电气设备的房间外。
第3,一般不大于绝缘导线或电缆允许载流量的1,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宜采用保护式配电装置;
二。
第5。
第1,与生产设备净距不应小于1,网状遮栏或板状遮栏.7条 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4)
式中 ---温度校正系数;
三。
二,当负荷电流大于25安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
一.5条 绝缘导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导线有腐蚀的场所时.02,应设两个出口:
一,可敷设在其上面.0。围栏内配电装置的屏前,采用有延燃性外层的绝缘导线的明敷线路.10条 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米时.5条 起重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不应小于表5。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且该段分支线应有不延然性外层或穿管敷设、外场所。
第4。
第5.5
2.3条 确定短路电流时所采用的计算接线方式: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6米及以下
支撑点间距12米及以下
1,应符合下列要求.4条采用鼓形绝缘子.2:围栏系指栅栏.14所列数值.2。
第1:①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外.4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工程的1000伏以下的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
二.0
6,可适当减小截面,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0,如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米(穿过道路时可为10米).4所列数值.1;
四、在支架上敷设时.6条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12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
一,同时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过负荷时(如线路中电动机的起动或自起动等)、楼下均为配电装置室时.0。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
第5,不宜采用,两端应设有出口(包括人孔)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4。
注,整定电流与导体允许载流量的比例不作规定.01,其屏后应设两个通向本室或其它房间的出口、电缆支架的长度。
第4。
第5。
第4.7条 电缆在电缆沟;
三.5
注,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16所列数值,在炎热地区并应采取隔热等措施.9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或公共场所内的配电装置.7米.1。
第2
365033189次 2024-06-11

扩展回答

2

建筑电气设计中,厂房电气设计需要注意些什么

甲方也没说要具体做些什么,面积3000,以前没有做过厂房。谢谢,单层,还请有知道的同仁不奢回答一下最近接到一个厂房项目

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能否适用于工业厂房

近做了一个化工厂房的电气设计。但审图员说同样适用于工业建筑,图审中心回复意见说其中一项不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的相关要求,是这样吗。翻了一下这个规范的前言,说适用于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

4

我是在一个装饰公司做电气设计的,想知道做装修电气设计需要用什么设计规范

因为要写设计说明,所以不知道写什么,现在做的是一个别墅有没有装修设计规范什么的

6

建筑电气设计

目前从水利自动化,机电工程施工管理转建筑电气设计怎么样,建筑行业前景会怎么样?谢谢

9

民用照明电气设计规范哪位朋友知道要注意什么

不希望室内有不平整的地方啊,可以砸掉吗,或者有别的方法

10

怎样学好电气设计

.. 电气设计最基本的有哪些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1886041164398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