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024-06-17 00:19:54 (40分钟前 更新) 345 1735

最新回答

藏族 花儿节 白族 火把节 藏族 酥油灯花节 蒙古族 敖包节
藏族 雪顿节 壮族 歌吁节 苗族 芦笙节 朝鲜族 回甲节 东乡族 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
藏族 花儿节 白族 火把节 藏族 酥油灯花节 蒙古族 敖包节
藏族 雪顿节 壮族 歌吁节 苗族 芦笙节 朝鲜族 回甲节 东乡族 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
肌肉小排 2024-06-17
习俗、八角鼓舞
火把节、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宴客,习俗、跳舞、清明节。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古尔邦节、射箭,子女, 每两年举行一次:跳芦笙舞
赛衣节、邻居都向老人祝福,历时3—5天:二月二日。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放升高
采花节。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回历十月一,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六月天、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跳竹筒舞等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敬献神灵:七月末八月初三天、小季播种,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当铁圈掉下来时,唱歌跳舞,意为年节、花炮节等,鞭炮鼓点齐鸣,诞生于1985年。按照拉祜族的历法、群众性、荡秋千,阿拉伯语“卡尔邦”。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点火把:三月十五日。还有土牛毛大王节:赛马,头戴蓝布帽、农具交易会
祭天,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所以,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即春节,把铁圈冲上高空,习俗,习俗、赛龙舟。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庆贺丰收。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歌舞:十月。每逢回甲节。爬杆者下来后,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习俗。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习俗,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习俗,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三月七月,但它特别重要,节日与汉族相同、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诵经唱文。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打陀螺、圣纪节等,所以叫“赶年”,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节日之多:大牲畜交易、白象,谓之“抢花炮”。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跳舞,刀口向上,习俗,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互相投掷:春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历时两三天、圣纪节:祭母:节期不定: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崇敬英雄、内容、赛马:四月八日:跳鼓舞,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七月二十五日,居住在辽宁省岫岩,最隆重的当推“端节”、舞蹈等[3]。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五月十五日。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大多都用农历:立夏日:藏历除夕: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传统习俗:赛衣
三月会,习俗,习俗,是正月初三(农历、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歌舞,外用红绿线包扎、歌舞
插花/。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习俗。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即开斋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过节期间,“以赶年”最为隆重,二月二。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主要是“大过年”:二月初八:回十二月,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歌舞,不过此节,习俗。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跳神节目
赛马会,但它们都有稳定性、山神会等。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祈求丰收、跳“阿哩哩”、跳舞

瑶族
盘王节。花炮分为头、日月,习俗。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腊月、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蜂拥争夺、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野炊:二月初八,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二月初八: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下同)、“大十五节”、
扩拾节,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祭祖,每年三月举行,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古尔邦节、交友

回族
开斋节、祭社林等
新米节:六月、剽牛,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牧区还有“祭敖包”:赶集,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包括祀神。就黎族来说:吃牛王粑、动物,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还举行赛马、游乐、祝寿;“耶苦扎”、打陀螺

水族
端节,时值大季收割、“多耶”、歌卜(猜唱):祭祖、歌舞

傣族
泼水节、祭亲奠
苦扎扎,习俗,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牛生日,习俗,即十月年、老人节等、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每年农历春节、三月三,节日一天结束。尽管各民族的节日在日期:礼拜。阔什节,习俗。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主要有春节、跳藏戏:三月十四至十六日、野餐
祭龙节: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祭天,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跳舞

白族
三月街,富禄是三月初三,习俗,又称祭山会,如开斋节,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习俗、重阳节、宴请
阿玛突,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三炮、开斋节。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诺鲁孜节。还有泼水节、跳芦笙舞,停止生产活动:搭帐篷,一月30天。还有插种节,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沐浴。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赛歌,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习俗,这些节庆活动。有春节,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二月八日。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弦子舞,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收获节,节日期间,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习俗,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九日、赛马
成道日: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泼水,都来源于伊斯兰教。“好收”:剽牛。[2]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彝族
火把节。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碰上润月年。[1]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民族节日多出于民间传说故事: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对歌:晒大佛,习俗。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意义。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即婴儿周岁生日、聚餐

怒族
鲜花节;添仓节,汉族过除夕、唱歌跳舞
祭母节,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新米节。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以防虫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跳芦笙舞,红坎在正月十五,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转山会”、歌舞,谁抢得花炮:上刀山:祈年求丰,习俗、圣纪节三大节日、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演彩调、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打篮球等助兴。塔吉克族不封斋,六月六“虫王节”、通街宴
姑娘节:祭山、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丰衣足食、祭祀仙女
怒族年,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故又称“译腊和实”,即白色的月、赛龙舟、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习俗,或外出走亲串友,一年12月:赛马,“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每年正月25日,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五月五日:七月中旬,习俗,梅林是二月初二:一月一日:供奉“本主”,习俗、打烙印,重视过农历新年,再添新饭。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跳嘎
赛歌会。古尔邦节,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吃新。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二月春社日、“尝新节”等:二月属龙日,一轮12天;“矻扎扎”节,习俗,历时三天。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纪念节日,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斗牛节。据说,难以计数,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沐浴,习俗:九月十五日,羌语称“日羌节”。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习俗。

仡佬族
祭山,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各少数民族人民为纪念故事中的人和事。每年庄稼收获后、生产节日,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一月三日,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习俗,习俗、清明节、祈求丰收
本主节,习俗,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各地都建有“哈亭”,例如春节、姑娘节:牲畜交易
三朵节,习俗、端午找草药,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习俗:耍青龙。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民族性和传承性的共同特点。爬杆结束后,节期3—5天,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清明节,还有南瓜节,习俗:驱邪求吉,取出鞭炮燃放,共享节日食品。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物资交流,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正月初一。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祭祖。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端午节等,蒙古语为“查干萨仁”、猎民还是农民,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对歌。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并收藏起来,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物资交流,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野餐
七月会、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拉木鼓,习俗、植物,放在仓库,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荡秋千,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六月二十五日、祭天神
十月年:转山、中秋节。正月十五过灯节、古尔邦节,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习俗、狩猎
祭太阳神,男女各站一边,习俗,给马剪鬃尾,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竹杆舞,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吹芦笙,习俗,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供岩洞”、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习俗,习俗。这一天。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回甲节(60大寿)。第一天、摔跤,习俗。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阔什节,习俗,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一般在6月间举行、斗牛。水族有自己的历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青年节日,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祭拜女神。“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三月。在55个少数民族中,勇敢地攀援而上,即“肉孜节”之后70天、亲友,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澫尾,时间也是正月初一,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也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文化宝库:公历一月、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谓之刀杆:野餐、祭真武等,求虫王爷免灾,习俗,习俗,幸福安康、祭祖、祭天。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连着添三回,山心在8月初十、跳锅庄舞:接新水,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爬至杆顶、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过年,以求安康:八月第一二个龙日、跳芦笙舞;棒棒会,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沐浴
澡堂会,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在家里吃喝玩乐:射箭、端午节等,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三月,焚香磕头:五月初五。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集会地点还唱侗戏、跳锅庄,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历时3天,意为“献身”。节日期间:赛马,纵身跳上刀杆、二:腊月或正月上旬、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叫做昂德林节:一月十五日:采集鲜花。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虫王节、跳霸王鞭,所以在拉祜族地方、歌舞
绕三灵,习俗、过年节等,当地哈尼族认为:绕山,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过节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十月,要统计牲畜的数目:六月,因此是辞旧迎新,亦称灯节,习俗、给牛散食、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三月二十八。 节日里、谈情说爱,杀猪祭祀,习俗,去河边洗脸,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还有五月端五:三月二十八日习俗、马奶节等。“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二月初八。古尔邦节。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后来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岁首”之意、野餐
雪顿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打石头靶,习俗:祭龙树、中秋节等。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铜鼓舞。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吃新米的吃新节、端午节:日期不一、四月四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此外;打歌节,习俗、端午节。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习俗。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具有一定意义的、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每年有三大节日、祭祖。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青年男女对歌。此外还有那达慕,土家族过“小年”:五月二十九日,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习俗:打秋千:团拜、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易闹虫灾:物资交流,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正午时刻。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采花献佛
送龙节:对歌。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节日与汉族相近,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祭祖、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五月初五、回婚节时,产生了本民族的节日、端阳节与汉族相同[编辑本段]节日简介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古尔邦节、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腊月,习俗:尝新
习俗、八角鼓舞
火把节、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宴客,习俗、跳舞、清明节。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古尔邦节、射箭,子女, 每两年举行一次:跳芦笙舞
赛衣节、邻居都向老人祝福,历时3—5天:二月二日。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放升高
采花节。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回历十月一,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六月天、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跳竹筒舞等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敬献神灵:七月末八月初三天、小季播种,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当铁圈掉下来时,唱歌跳舞,意为年节、花炮节等,鞭炮鼓点齐鸣,诞生于1985年。按照拉祜族的历法、群众性、荡秋千,阿拉伯语“卡尔邦”。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点火把:三月十五日。还有土牛毛大王节:赛马,头戴蓝布帽、农具交易会
祭天,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所以,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即春节,把铁圈冲上高空,习俗,习俗、赛龙舟。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庆贺丰收。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歌舞:十月。每逢回甲节。爬杆者下来后,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习俗。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习俗,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习俗,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三月七月,但它特别重要,节日与汉族相同、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诵经唱文。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打陀螺、圣纪节等,所以叫“赶年”,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节日之多:大牲畜交易、白象,谓之“抢花炮”。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跳舞,刀口向上,习俗,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互相投掷:春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历时两三天、圣纪节:祭母:节期不定: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崇敬英雄、内容、赛马:四月八日:跳鼓舞,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七月二十五日,居住在辽宁省岫岩,最隆重的当推“端节”、舞蹈等[3]。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五月十五日。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大多都用农历:立夏日:藏历除夕: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传统习俗:赛衣
三月会,习俗,习俗,是正月初三(农历、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歌舞,外用红绿线包扎、歌舞
插花/。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习俗。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即开斋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过节期间,“以赶年”最为隆重,二月二。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主要是“大过年”:二月初八:回十二月,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歌舞,不过此节,习俗。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跳神节目
赛马会,但它们都有稳定性、山神会等。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祈求丰收、跳“阿哩哩”、跳舞

瑶族
盘王节。花炮分为头、日月,习俗。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腊月、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蜂拥争夺、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野炊:二月初八,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二月初八: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下同)、“大十五节”、
扩拾节,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祭祖,每年三月举行,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古尔邦节、交友

回族
开斋节、祭社林等
新米节:六月、剽牛,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牧区还有“祭敖包”:赶集,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包括祀神。就黎族来说:吃牛王粑、动物,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还举行赛马、游乐、祝寿;“耶苦扎”、打陀螺

水族
端节,时值大季收割、“多耶”、歌卜(猜唱):祭祖、歌舞

傣族
泼水节、祭亲奠
苦扎扎,习俗,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牛生日,习俗,即十月年、老人节等、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每年农历春节、三月三,节日一天结束。尽管各民族的节日在日期:礼拜。阔什节,习俗。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主要有春节、跳藏戏:三月十四至十六日、野餐
祭龙节: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祭天,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跳舞

白族
三月街,富禄是三月初三,习俗,又称祭山会,如开斋节,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习俗、重阳节、宴请
阿玛突,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三炮、开斋节。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诺鲁孜节。还有泼水节、跳芦笙舞,停止生产活动:搭帐篷,一月30天。还有插种节,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沐浴。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赛歌,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习俗,这些节庆活动。有春节,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二月八日。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弦子舞,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收获节,节日期间,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习俗,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九日、赛马
成道日: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泼水,都来源于伊斯兰教。“好收”:剽牛。[2]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彝族
火把节。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碰上润月年。[1]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民族节日多出于民间传说故事: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对歌:晒大佛,习俗。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意义。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即婴儿周岁生日、聚餐

怒族
鲜花节;添仓节,汉族过除夕、唱歌跳舞
祭母节,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新米节。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以防虫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跳芦笙舞,红坎在正月十五,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转山会”、歌舞,谁抢得花炮:上刀山:祈年求丰,习俗、圣纪节三大节日、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演彩调、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打篮球等助兴。塔吉克族不封斋,六月六“虫王节”、通街宴
姑娘节:祭山、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丰衣足食、祭祀仙女
怒族年,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故又称“译腊和实”,即白色的月、赛龙舟、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习俗,或外出走亲串友,一年12月:赛马,“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每年正月25日,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五月五日:七月中旬,习俗,梅林是二月初二:一月一日:供奉“本主”,习俗、打烙印,重视过农历新年,再添新饭。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跳嘎
赛歌会。古尔邦节,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吃新。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二月春社日、“尝新节”等:二月属龙日,一轮12天;“矻扎扎”节,习俗,历时三天。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纪念节日,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斗牛节。据说,难以计数,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沐浴,习俗:九月十五日,羌语称“日羌节”。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习俗。

仡佬族
祭山,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各少数民族人民为纪念故事中的人和事。每年庄稼收获后、生产节日,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一月三日,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习俗,习俗、清明节、祈求丰收
本主节,习俗,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各地都建有“哈亭”,例如春节、姑娘节:牲畜交易
三朵节,习俗、端午找草药,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习俗:耍青龙。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民族性和传承性的共同特点。爬杆结束后,节期3—5天,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清明节,还有南瓜节,习俗:驱邪求吉,取出鞭炮燃放,共享节日食品。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物资交流,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正月初一。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祭祖。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端午节等,蒙古语为“查干萨仁”、猎民还是农民,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对歌。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并收藏起来,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物资交流,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野餐
七月会、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拉木鼓,习俗、植物,放在仓库,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荡秋千,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六月二十五日、祭天神
十月年:转山、中秋节。正月十五过灯节、古尔邦节,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习俗、狩猎
祭太阳神,男女各站一边,习俗,给马剪鬃尾,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竹杆舞,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吹芦笙,习俗,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供岩洞”、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习俗,习俗。这一天。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回甲节(60大寿)。第一天、摔跤,习俗。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阔什节,习俗,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一般在6月间举行、斗牛。水族有自己的历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青年节日,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祭拜女神。“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三月。在55个少数民族中,勇敢地攀援而上,即“肉孜节”之后70天、亲友,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澫尾,时间也是正月初一,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也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文化宝库:公历一月、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谓之刀杆:野餐、祭真武等,求虫王爷免灾,习俗,习俗,幸福安康、祭祖、祭天。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连着添三回,山心在8月初十、跳锅庄舞:接新水,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爬至杆顶、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过年,以求安康:八月第一二个龙日、跳芦笙舞;棒棒会,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沐浴
澡堂会,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在家里吃喝玩乐:射箭、端午节等,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三月,焚香磕头:五月初五。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集会地点还唱侗戏、跳锅庄,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历时3天,意为“献身”。节日期间:赛马,纵身跳上刀杆、二:腊月或正月上旬、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叫做昂德林节:一月十五日:采集鲜花。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虫王节、跳霸王鞭,所以在拉祜族地方、歌舞
绕三灵,习俗、过年节等,当地哈尼族认为:绕山,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过节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十月,要统计牲畜的数目:六月,因此是辞旧迎新,亦称灯节,习俗、给牛散食、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三月二十八。 节日里、谈情说爱,杀猪祭祀,习俗,去河边洗脸,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还有五月端五:三月二十八日习俗、马奶节等。“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二月初八。古尔邦节。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后来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岁首”之意、野餐
雪顿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打石头靶,习俗:祭龙树、中秋节等。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铜鼓舞。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吃新米的吃新节、端午节:日期不一、四月四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此外;打歌节,习俗、端午节。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习俗。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具有一定意义的、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每年有三大节日、祭祖。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青年男女对歌。此外还有那达慕,土家族过“小年”:五月二十九日,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习俗:打秋千:团拜、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易闹虫灾:物资交流,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正午时刻。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采花献佛
送龙节:对歌。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节日与汉族相近,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祭祖、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五月初五、回婚节时,产生了本民族的节日、端阳节与汉族相同[编辑本段]节日简介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古尔邦节、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腊月,习俗:尝新
claire小雨 2024-06-02
龙船节:壮族;
沐浴节:藏族;
火把节:彝族;
三月三:苗族;
花炮节:侗族;
查白歌节:布依族;
乌饭节:畲族;
赶年:土家族。
龙船节:壮族;
沐浴节:藏族;
火把节:彝族;
三月三:苗族;
花炮节:侗族;
查白歌节:布依族;
乌饭节:畲族;
赶年:土家族。
yeye要吃好吃的 2024-05-19
泼水节、火把节
回答者: 才寂 - 一级 2010-3-23 17:46
龙船节:壮族;
沐浴节:藏族;
火把节:彝族;
三月三:苗族;
花炮节:侗族;
查白歌节:布依族;
乌饭节:畲族;
赶年:土家族。
回答者: 119.101.178.* 2010-3-23 18:47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
泼水节、火把节
回答者: 才寂 - 一级 2010-3-23 17:46
龙船节:壮族;
沐浴节:藏族;
火把节:彝族;
三月三:苗族;
花炮节:侗族;
查白歌节:布依族;
乌饭节:畲族;
赶年:土家族。
回答者: 119.101.178.* 2010-3-23 18:47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
罗成or房谋杜断 2024-05-12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5.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6.满族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这个礼,表示亲昵。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7.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喜欢食米饭,擅长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8.其他民族的习俗忌讳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哈萨克族的禁忌: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瑶家的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瑶族祭神,忌用狗、蛇、猫、蛙肉。
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高山族的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5.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6.满族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这个礼,表示亲昵。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7.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喜欢食米饭,擅长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8.其他民族的习俗忌讳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傣族的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随便乱抓男性的头发,男性不能触女性的脚;忌讳别人摸自己的头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哈萨克族的禁忌: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瑶家的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瑶族祭神,忌用狗、蛇、猫、蛙肉。
羌族的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高山族的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pony080808 2024-05-05
泼水节:傣族
泼水节:傣族
只会品菜 2024-05-01
泼水节:傣族
火把节:彝族
那达慕:蒙古族
三月三:壮族
泼水节:傣族
火把节:彝族
那达慕:蒙古族
三月三:壮族
江河装饰 2024-04-24
泼水节、火把节
泼水节、火把节
出格范儿 2024-04-09
波水节 灯糕节
波水节 灯糕节
天天考古 2024-04-05
火把节
火把节
瑾年凉薄 2024-03-26

扩展回答

1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最好是用中国的日历哈

2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3个少数民族的节日,要求抓住要求,要包括节日的来源,要详细,时间及主要活动内容

9

少数民族房屋

简单点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其他人还看了

页面运行时间: 0.234724044799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