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根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2024-06-02 21:39:07 (19分钟前 更新) 164 1904

最新回答

功效作用: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
功效作用: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
angellingabc 2024-06-02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和刚毛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
1.黄蜀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
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华乳聚糖(Galactan)13.19%、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粘液质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铜盐或钡盐精制的粘液质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淀粉。
性味
甘;苦;寒
归经
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水;通经;解毒。主淋证;水肿;便秘;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痈肿;痈肿;聍耳;腮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9-15g;或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
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淋疾:  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②消疮排脓:  黄蜀葵根,捣烂敷。③治疳疔,痔疮:  黄蜀葵根,煎水洗。(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④治肺热咳嗽:  黄蜀葵根七钱。水煎,  酌加冰糖化服。(江西《草药手册》)⑤通乳:  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  (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
3.《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临床应用
1.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黄蜀葵根5钱(干品),藤黄3钱,分别研成细末,投入95%酒精500ml内,用时取上清液涂于患部肿胀处,每日2-3次。治疗263例,其中  1-2天痊愈看占75%,3-4天痊愈者占25%。以发病初起即涂药者,疗效最佳。药液有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切忌入口。
2.治疗中耳炎:  取黄蜀葵(干品,根,茎、果壳均可)3g,加水300ml,煎至100ml,过滤。用于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连滴2周;滴药前需先清洁外耳道分泌物。治疗鼓膜穿孔有分泌物的中耳炎60例,痊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9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和刚毛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
1.黄蜀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
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化学成份
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华乳聚糖(Galactan)13.19%、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粘液质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铜盐或钡盐精制的粘液质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淀粉。
性味
甘;苦;寒
归经
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水;通经;解毒。主淋证;水肿;便秘;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痈肿;痈肿;聍耳;腮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9-15g;或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
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淋疾:  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②消疮排脓:  黄蜀葵根,捣烂敷。③治疳疔,痔疮:  黄蜀葵根,煎水洗。(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④治肺热咳嗽:  黄蜀葵根七钱。水煎,  酌加冰糖化服。(江西《草药手册》)⑤通乳:  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  (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
3.《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临床应用
1.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黄蜀葵根5钱(干品),藤黄3钱,分别研成细末,投入95%酒精500ml内,用时取上清液涂于患部肿胀处,每日2-3次。治疗263例,其中  1-2天痊愈看占75%,3-4天痊愈者占25%。以发病初起即涂药者,疗效最佳。药液有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切忌入口。
2.治疗中耳炎:  取黄蜀葵(干品,根,茎、果壳均可)3g,加水300ml,煎至100ml,过滤。用于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连滴2周;滴药前需先清洁外耳道分泌物。治疗鼓膜穿孔有分泌物的中耳炎60例,痊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9
贱贱骚年 2024-05-20
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
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
小小miffy 2024-05-16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通经;主淋证;便秘;跌打损伤;聍耳;腮腺炎
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
③《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通经;主淋证;便秘;跌打损伤;聍耳;腮腺炎
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
③《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拿一杯铁 2024-05-01
功能主治: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
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
③《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功能主治: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
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
③《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zhangalan26 2024-04-1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6869997978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