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树的修剪方法是什么

2024-06-20 09:02:30 (31分钟前 更新) 505 2227

最新回答

夏季修剪必须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前提条件。修剪疏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枯枝。对结果枝则要短截:对衰弱结果枝要进行更新,对已萌芽的春梢侧枝,保留1—2个枝梢,疏除过多的弱枝:对徒长枝,则视树冠的空间大小酌情间疏,短截或拉枝保留:对伤口过大的主枝要及时用石硫合剂涂抹伤口、以防伤口被病菌侵染影响树势的生长。
夏季修剪必须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前提条件。修剪疏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枯枝。对结果枝则要短截:对衰弱结果枝要进行更新,对已萌芽的春梢侧枝,保留1—2个枝梢,疏除过多的弱枝:对徒长枝,则视树冠的空间大小酌情间疏,短截或拉枝保留:对伤口过大的主枝要及时用石硫合剂涂抹伤口、以防伤口被病菌侵染影响树势的生长。
很多时候会想起 2024-06-20
枇杷树冠生长较有规律,层次分明,一般能形成整齐的圆锥形,结果后逐渐成为圆头形。但如不进行整形,则树冠往往过高过密,管理不便,结果部位局限在外围,花果易遭冻害和日灼,经济产量低。集约(矮化)化栽培是现代果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枇杷树栽培发展的方向。
  优质枇杷栽培中,修剪、疏花(穗)、疏果、套袋和分批单果采收等,费工较大。因此,矮化枇杷树形,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各枇杷产区生产上常用的树形,有主干分层形(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和主干形等。目前,福建莆田等产区已开始推广枇杷低冠矮化栽培技术,所采用的树形为双层圆头形。
  (1)双层圆头形为两层结构,层间相距约50-80厘米。主干高40-60厘米。第一年,在苗木定干后,留4-5个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成  40度-50度的角度。第二年,在适当位置,选留副主枝若干个,将主干截顶,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中空的双层圆头形。3-4年后,即可形成树冠。成年封行后,树冠高度控制在2.5-3.0米,便于管理。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由于枇杷生长势旺,每年在枇杷树中上部会萌发大量的枝条。因此,为了维持树形,促进结果(大果、优质),对双层圆头形枇杷树,每年需及时进行拉枝和回缩。
  (2)疏散分层形该树形一般有3-4层。各层主枝数,自下而上为3-2-1,或3-2-1-1,共有主枝6-7个。也有4-3或4-3-1的,主枝7-8个。在主干高度30  -60厘米处,选留第一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层间距应较大,为1-1.2米。其后各层梢短。主枝上配备副主枝3-4个,错开排列。上层主枝的副主枝数,比下层主枝的副主枝数逐渐减少。各主枝上的副主枝排列方向要一致。第一副主枝离主枝基部40-60厘米,以后各副主枝间的距离逐步缩短。各层主枝也要错开,以免荫蔽过重。最上一层的主枝选定后,将主干顶部的直立枝去掉,使树不再长高。这种树形成型容易,树势缓和,产量较高。但主枝数较多,在日照少的地区,通风透光较差,影响果实的品质。
  (3)主干形与疏散分层形的主要差异,在于它没有明显的层次,不从一个地方长出几个主枝,所有的主枝逐年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主干高40-60厘米处留一主枝,将其余枝条摘心,拉平,培养成辅养枝,过分密集的可以抹芽疏去。中央主干向上延伸后,往上30-  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方位分别在第一、第二主枝之间。这四个主枝正好形成“十”字形。上面如继续配备主枝,其方位最好在下面主枝的空当处。全树共留5-7个主枝。上面各主枝的间距略短。各主枝上配备副主枝,并培养为枝组。该树形在定植后4-5年基本构成。7-8年后,根据树势强弱,或迟或早去掉顶上的中央主干。树势弱的早去,树势强的可稍晚去。10多年后,可降低树冠,逐年或隔几年去上部1-2个主枝,最后留4-5个主枝。这种树形适合比较直立的品种,日本的茂木多采用这种树形。它的好处是,主枝数比疏散分层形少,树的高度也较低。
  (4)双层杯状形此形为两层结构。定植后,在离地面40-60厘米处定干,留分布均匀的主枝三个,作为第一层。往上80-100厘米处再选留三个主枝。上、下两层的主枝,要错开排列。主枝上配副主枝。层间的枝条不能过早去掉,以免影响树势。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主枝相对少一些,结果枝较多。
  (5)开心形枇杷苗木定植后,在主干发出的率一轮枝中,于离地面30-40厘米处,选4-5个枝作为未来的主枝及候补主枝,去掉中心枝。各主枝间的距离应尽量拉开,不要集中在一点。如第一轮发枝少,选不出三个主枝,则应暂时保留中心枝,待以后在第二轮发枝中选留。主枝上配备副主枝。主枝间的平衡,依靠调整枝条角度来解决。对过分强旺的主枝,要将角度放大;对衰弱的主枝,应将角度缩小。以后,只选择其中3-4个作为主枝。此树形适宜于干性较弱、树姿开张的品种,如大五星品种等。这种树形主枝少,结果枝多,产量较高;通风透光好,果实品质佳;而且树形较矮,便于作业。
枇杷树冠生长较有规律,层次分明,一般能形成整齐的圆锥形,结果后逐渐成为圆头形。但如不进行整形,则树冠往往过高过密,管理不便,结果部位局限在外围,花果易遭冻害和日灼,经济产量低。集约(矮化)化栽培是现代果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枇杷树栽培发展的方向。
  优质枇杷栽培中,修剪、疏花(穗)、疏果、套袋和分批单果采收等,费工较大。因此,矮化枇杷树形,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各枇杷产区生产上常用的树形,有主干分层形(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和主干形等。目前,福建莆田等产区已开始推广枇杷低冠矮化栽培技术,所采用的树形为双层圆头形。
  (1)双层圆头形为两层结构,层间相距约50-80厘米。主干高40-60厘米。第一年,在苗木定干后,留4-5个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成  40度-50度的角度。第二年,在适当位置,选留副主枝若干个,将主干截顶,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中空的双层圆头形。3-4年后,即可形成树冠。成年封行后,树冠高度控制在2.5-3.0米,便于管理。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由于枇杷生长势旺,每年在枇杷树中上部会萌发大量的枝条。因此,为了维持树形,促进结果(大果、优质),对双层圆头形枇杷树,每年需及时进行拉枝和回缩。
  (2)疏散分层形该树形一般有3-4层。各层主枝数,自下而上为3-2-1,或3-2-1-1,共有主枝6-7个。也有4-3或4-3-1的,主枝7-8个。在主干高度30  -60厘米处,选留第一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层间距应较大,为1-1.2米。其后各层梢短。主枝上配备副主枝3-4个,错开排列。上层主枝的副主枝数,比下层主枝的副主枝数逐渐减少。各主枝上的副主枝排列方向要一致。第一副主枝离主枝基部40-60厘米,以后各副主枝间的距离逐步缩短。各层主枝也要错开,以免荫蔽过重。最上一层的主枝选定后,将主干顶部的直立枝去掉,使树不再长高。这种树形成型容易,树势缓和,产量较高。但主枝数较多,在日照少的地区,通风透光较差,影响果实的品质。
  (3)主干形与疏散分层形的主要差异,在于它没有明显的层次,不从一个地方长出几个主枝,所有的主枝逐年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主干高40-60厘米处留一主枝,将其余枝条摘心,拉平,培养成辅养枝,过分密集的可以抹芽疏去。中央主干向上延伸后,往上30-  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方位分别在第一、第二主枝之间。这四个主枝正好形成“十”字形。上面如继续配备主枝,其方位最好在下面主枝的空当处。全树共留5-7个主枝。上面各主枝的间距略短。各主枝上配备副主枝,并培养为枝组。该树形在定植后4-5年基本构成。7-8年后,根据树势强弱,或迟或早去掉顶上的中央主干。树势弱的早去,树势强的可稍晚去。10多年后,可降低树冠,逐年或隔几年去上部1-2个主枝,最后留4-5个主枝。这种树形适合比较直立的品种,日本的茂木多采用这种树形。它的好处是,主枝数比疏散分层形少,树的高度也较低。
  (4)双层杯状形此形为两层结构。定植后,在离地面40-60厘米处定干,留分布均匀的主枝三个,作为第一层。往上80-100厘米处再选留三个主枝。上、下两层的主枝,要错开排列。主枝上配副主枝。层间的枝条不能过早去掉,以免影响树势。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主枝相对少一些,结果枝较多。
  (5)开心形枇杷苗木定植后,在主干发出的率一轮枝中,于离地面30-40厘米处,选4-5个枝作为未来的主枝及候补主枝,去掉中心枝。各主枝间的距离应尽量拉开,不要集中在一点。如第一轮发枝少,选不出三个主枝,则应暂时保留中心枝,待以后在第二轮发枝中选留。主枝上配备副主枝。主枝间的平衡,依靠调整枝条角度来解决。对过分强旺的主枝,要将角度放大;对衰弱的主枝,应将角度缩小。以后,只选择其中3-4个作为主枝。此树形适宜于干性较弱、树姿开张的品种,如大五星品种等。这种树形主枝少,结果枝多,产量较高;通风透光好,果实品质佳;而且树形较矮,便于作业。
米面菜肉 2024-06-13
亲,杷树冠生长较有规律,层次分明,一般能形成整齐的圆锥形,结果后逐渐成为圆头形。但如不进行整形,则树冠往往过高过密,管理不便,结果部位局限在外围,花果易遭冻害和日灼,经济产量低。集约(矮化)化栽培是现代果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枇杷树栽培发展的方向,优质枇杷栽培中,修剪、疏花(穗)、疏果、套袋和分批单果采收等,费工较大。因此,矮化枇杷树形,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各枇杷产区生产上常用的树形,有主干分层形(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和主干形等。目前,福建莆田等产区已开始推广枇杷低冠矮化栽培技术,所采用的树形为双层圆头形。(1)双层圆头形为两层结构,层间相距约50-80厘米。主干高40-60厘米。第一年,在苗木定干后,留4-5个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成  40度-50度的角度。第二年,在适当位置,选留副主枝若干个,将主干截顶,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中空的双层圆头形。3-4年后,即可形成树冠。成年封行后,树冠高度控制在2.5-3.0米,便于管理。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由于枇杷生长势旺,每年在枇杷树中上部会萌发大量的枝条。因此,为了维持树形,促进结果(大果、优质),对双层圆头形枇杷树,每年需及时进行拉枝和回缩。(2)疏散分层形该树形一般有3-4层。各层主枝数,自下而上为3-2-1,或3-2-1-1,共有主枝6-7个。也有4-3或4-3-1的,主枝7-8个。在主干高度30  -60厘米处,选留第一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层间距应较大,为1-1.2米。其后各层梢短。主枝上配备副主枝3-4个,错开排列。上层主枝的副主枝数,比下层主枝的副主枝数逐渐减少。各主枝上的副主枝排列方向要一致。第一副主枝离主枝基部40-60厘米,以后各副主枝间的距离逐步缩短。各层主枝也要错开,以免荫蔽过重。最上一层的主枝选定后,将主干顶部的直立枝去掉,使树不再长高。这种树形成型容易,树势缓和,产量较高。但主枝数较多,在日照少的地区,通风透光较差,影响果实的品质。(3)主干形与疏散分层形的主要差异,在于它没有明显的层次,不从一个地方长出几个主枝,所有的主枝逐年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主干高40-60厘米处留一主枝,将其余枝条摘心,拉平,培养成辅养枝,过分密集的可以抹芽疏去。中央主干向上延伸后,往上30-  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方位分别在第一、第二主枝之间。这四个主枝正好形成“十”字形。上面如继续配备主枝,其方位最好在下面主枝的空当处。全树共留5-7个主枝。上面各主枝的间距略短。各主枝上配备副主枝,并培养为枝组。该树形在定植后4-5年基本构成。7-8年后,根据树势强弱,或迟或早去掉顶上的中央主干。树势弱的早去,树势强的可稍晚去。10多年后,可降低树冠,逐年或隔几年去上部1-2个主枝,最后留4-5个主枝。这种树形适合比较直立的品种,日本的茂木多采用这种树形。它的好处是,主枝数比疏散分层形少,树的高度也较低。(4)双层杯状形此形为两层结构。定植后,在离地面40-60厘米处定干,留分布均匀的主枝三个,作为第一层。往上80-100厘米处再选留三个主枝。上、下两层的主枝,要错开排列。主枝上配副主枝。层间的枝条不能过早去掉,以免影响树势。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主枝相对少一些,结果枝较多。(5)开心形枇杷苗木定植后,在主干发出的率一轮枝中,于离地面30-40厘米处,选4-5个枝作为未来的主枝及候补主枝,去掉中心枝。各主枝间的距离应尽量拉开,不要集中在一点。如第一轮发枝少,选不出三个主枝,则应暂时保留中心枝,待以后在第二轮发枝中选留。主枝上配备副主枝。主枝间的平衡,依靠调整枝条角度来解决。对过分强旺的主枝,要将角度放大;对衰弱的主枝,应将角度缩小。以后,只选择其中3-4个作为主枝。此树形适宜于干性较弱、树姿开张的品种,如大五星品种等。这种树形主枝少,结果枝多,产量较高;通风透光好,果实品质佳;而且树形较矮,便于作业。
枇杷是常绿果树,全年生长结果不休眠。因此,枇杷的修剪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对幼龄树,为了扩冠快,早成形,早结果,一般不作大的修剪,只对徒长枝进行适当处理,从而增加结果枝组,促进花芽分化。成年结果树修剪,最佳时期是在采果后的6-7月进行夏剪。主要是剪除扰乱正常树形的强旺徒长枝,穿膛枝、密生枝、纤弱枝、交叉枝、下垂枝、病虫枯枝等。同时对衰弱性结果枝组进行回缩短截,更新复壮。枇杷当年抽发的夏梢绝大部分是优良结果母枝,90%以上当年能开花结果。合理的夏季修剪,结合适当及时的肥水管理,促发大量的生长粗壮整齐的夏梢,是枇杷克服大小年结果,年年丰产的关键。
   枇杷枝干的生长具有十分明显的规律。幼树中心干其顶端优势特别强,肥大而健壮的顶芽着生在枝梢的顶部,萌芽时唯有顶芽和顶芽以下附近的几个侧芽萌发抽梢成4至6条枝干,轮生为一层,其余芽便成为稳芽而不再萌发,故枇杷的树体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性。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生长特性,枇杷整形常用低干矮冠或三层(双层)杯状形。
   低干矮冠形:其特点是树高2米左右,树形较矮化紧凑,生产上便于管理操作,多侧枝少主枝,结果母枝多,内膛光照好,果实商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该树形适合株行距为2米×3米的枇杷密植园。定苗时选30--50厘米高的幼苗,待成活后,不作任何修剪,让其自然萌发抽生顶芽和侧芽,在其生长期内,将顶芽抽生的延长枝留作中心干向上伸长,并在延长枝以下适当部位,离地50厘米左右处,选留4条向四周分布均匀的侧枝作为第一层主枝,并使之与中心干呈60度左右的角。以后待中心干顶端再次萌芽时,在距第一层主枝100厘米左右处,选留与第一层主枝生长方向上下错开且分布均匀的4条健壮侧枝作为第二层主枝。主枝上配备3--5个枝副主枝,主干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从而使枇杷树成形,提早结果。
  三层(或双层)杯状形:该树形适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树冠开张,树势强健的品种。整形方法为将当年定植的苗木成活后,从离地约50厘米处短截,中心干延长枝直立向上生长,在其下选留生长健壮,向四周分布均匀的4条侧枝培养为第一层杯状的枝群。与中心干呈70度左右的夹角。第二层在距第一层80厘米处,选留与第一主枝群上下错开的4条侧枝培养成第二层的第二主枝群。第3年,同样在距第二主枝群中心干80厘米,选留与第二主枝群四大主枝上下错开的4枝侧枝,培养成第三层的第三主枝群。干高控制在2.5米内,每层杯状由四大主枝组成,每枝主枝上培养2--3个副主枝,3年完成整形。此树形通风透光,易于管理,产量高、果实品质好,经济年龄长。
 希望可以帮到你,亲,谢谢
亲,杷树冠生长较有规律,层次分明,一般能形成整齐的圆锥形,结果后逐渐成为圆头形。但如不进行整形,则树冠往往过高过密,管理不便,结果部位局限在外围,花果易遭冻害和日灼,经济产量低。集约(矮化)化栽培是现代果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枇杷树栽培发展的方向,优质枇杷栽培中,修剪、疏花(穗)、疏果、套袋和分批单果采收等,费工较大。因此,矮化枇杷树形,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各枇杷产区生产上常用的树形,有主干分层形(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和主干形等。目前,福建莆田等产区已开始推广枇杷低冠矮化栽培技术,所采用的树形为双层圆头形。(1)双层圆头形为两层结构,层间相距约50-80厘米。主干高40-60厘米。第一年,在苗木定干后,留4-5个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成  40度-50度的角度。第二年,在适当位置,选留副主枝若干个,将主干截顶,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中空的双层圆头形。3-4年后,即可形成树冠。成年封行后,树冠高度控制在2.5-3.0米,便于管理。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由于枇杷生长势旺,每年在枇杷树中上部会萌发大量的枝条。因此,为了维持树形,促进结果(大果、优质),对双层圆头形枇杷树,每年需及时进行拉枝和回缩。(2)疏散分层形该树形一般有3-4层。各层主枝数,自下而上为3-2-1,或3-2-1-1,共有主枝6-7个。也有4-3或4-3-1的,主枝7-8个。在主干高度30  -60厘米处,选留第一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层间距应较大,为1-1.2米。其后各层梢短。主枝上配备副主枝3-4个,错开排列。上层主枝的副主枝数,比下层主枝的副主枝数逐渐减少。各主枝上的副主枝排列方向要一致。第一副主枝离主枝基部40-60厘米,以后各副主枝间的距离逐步缩短。各层主枝也要错开,以免荫蔽过重。最上一层的主枝选定后,将主干顶部的直立枝去掉,使树不再长高。这种树形成型容易,树势缓和,产量较高。但主枝数较多,在日照少的地区,通风透光较差,影响果实的品质。(3)主干形与疏散分层形的主要差异,在于它没有明显的层次,不从一个地方长出几个主枝,所有的主枝逐年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主干高40-60厘米处留一主枝,将其余枝条摘心,拉平,培养成辅养枝,过分密集的可以抹芽疏去。中央主干向上延伸后,往上30-  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方位分别在第一、第二主枝之间。这四个主枝正好形成“十”字形。上面如继续配备主枝,其方位最好在下面主枝的空当处。全树共留5-7个主枝。上面各主枝的间距略短。各主枝上配备副主枝,并培养为枝组。该树形在定植后4-5年基本构成。7-8年后,根据树势强弱,或迟或早去掉顶上的中央主干。树势弱的早去,树势强的可稍晚去。10多年后,可降低树冠,逐年或隔几年去上部1-2个主枝,最后留4-5个主枝。这种树形适合比较直立的品种,日本的茂木多采用这种树形。它的好处是,主枝数比疏散分层形少,树的高度也较低。(4)双层杯状形此形为两层结构。定植后,在离地面40-60厘米处定干,留分布均匀的主枝三个,作为第一层。往上80-100厘米处再选留三个主枝。上、下两层的主枝,要错开排列。主枝上配副主枝。层间的枝条不能过早去掉,以免影响树势。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主枝相对少一些,结果枝较多。(5)开心形枇杷苗木定植后,在主干发出的率一轮枝中,于离地面30-40厘米处,选4-5个枝作为未来的主枝及候补主枝,去掉中心枝。各主枝间的距离应尽量拉开,不要集中在一点。如第一轮发枝少,选不出三个主枝,则应暂时保留中心枝,待以后在第二轮发枝中选留。主枝上配备副主枝。主枝间的平衡,依靠调整枝条角度来解决。对过分强旺的主枝,要将角度放大;对衰弱的主枝,应将角度缩小。以后,只选择其中3-4个作为主枝。此树形适宜于干性较弱、树姿开张的品种,如大五星品种等。这种树形主枝少,结果枝多,产量较高;通风透光好,果实品质佳;而且树形较矮,便于作业。
枇杷是常绿果树,全年生长结果不休眠。因此,枇杷的修剪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对幼龄树,为了扩冠快,早成形,早结果,一般不作大的修剪,只对徒长枝进行适当处理,从而增加结果枝组,促进花芽分化。成年结果树修剪,最佳时期是在采果后的6-7月进行夏剪。主要是剪除扰乱正常树形的强旺徒长枝,穿膛枝、密生枝、纤弱枝、交叉枝、下垂枝、病虫枯枝等。同时对衰弱性结果枝组进行回缩短截,更新复壮。枇杷当年抽发的夏梢绝大部分是优良结果母枝,90%以上当年能开花结果。合理的夏季修剪,结合适当及时的肥水管理,促发大量的生长粗壮整齐的夏梢,是枇杷克服大小年结果,年年丰产的关键。
   枇杷枝干的生长具有十分明显的规律。幼树中心干其顶端优势特别强,肥大而健壮的顶芽着生在枝梢的顶部,萌芽时唯有顶芽和顶芽以下附近的几个侧芽萌发抽梢成4至6条枝干,轮生为一层,其余芽便成为稳芽而不再萌发,故枇杷的树体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性。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生长特性,枇杷整形常用低干矮冠或三层(双层)杯状形。
   低干矮冠形:其特点是树高2米左右,树形较矮化紧凑,生产上便于管理操作,多侧枝少主枝,结果母枝多,内膛光照好,果实商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该树形适合株行距为2米×3米的枇杷密植园。定苗时选30--50厘米高的幼苗,待成活后,不作任何修剪,让其自然萌发抽生顶芽和侧芽,在其生长期内,将顶芽抽生的延长枝留作中心干向上伸长,并在延长枝以下适当部位,离地50厘米左右处,选留4条向四周分布均匀的侧枝作为第一层主枝,并使之与中心干呈60度左右的角。以后待中心干顶端再次萌芽时,在距第一层主枝100厘米左右处,选留与第一层主枝生长方向上下错开且分布均匀的4条健壮侧枝作为第二层主枝。主枝上配备3--5个枝副主枝,主干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从而使枇杷树成形,提早结果。
  三层(或双层)杯状形:该树形适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树冠开张,树势强健的品种。整形方法为将当年定植的苗木成活后,从离地约50厘米处短截,中心干延长枝直立向上生长,在其下选留生长健壮,向四周分布均匀的4条侧枝培养为第一层杯状的枝群。与中心干呈70度左右的夹角。第二层在距第一层80厘米处,选留与第一主枝群上下错开的4条侧枝培养成第二层的第二主枝群。第3年,同样在距第二主枝群中心干80厘米,选留与第二主枝群四大主枝上下错开的4枝侧枝,培养成第三层的第三主枝群。干高控制在2.5米内,每层杯状由四大主枝组成,每枝主枝上培养2--3个副主枝,3年完成整形。此树形通风透光,易于管理,产量高、果实品质好,经济年龄长。
 希望可以帮到你,亲,谢谢
小聪聪爱妈妈 2024-06-02
(1)双层圆头形为两层结构,层间相距约50-80厘米。主干高40-60厘米。第一年,在苗木定干后,留4-5个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成  40度-50度的角度。第二年,在适当位置,选留副主枝若干个,将主干截顶,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中空的双层圆头形。3-4年后,即可形成树冠。成年封行后,树冠高度控制在2.5-3.0米,便于管理。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由于枇杷生长势旺,每年在枇杷树中上部会萌发大量的枝条。因此,为了维持树形,促进结果(大果、优质),对双层圆头形枇杷树,每年需及时进行拉枝和回缩。  (2)疏散分层形该树形一般有3-4层。各层主枝数,自下而上为3-2-1,或3-2-1-1,共有主枝6-7个。也有4-3或4-3-1的,主枝7-8个。在主干高度30  -60厘米处,选留第一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层间距应较大,为1-1.2米。其后各层梢短。主枝上配备副主枝3-4个,错开排列。上层主枝的副主枝数,比下层主枝的副主枝数逐渐减少。各主枝上的副主枝排列方向要一致。第一副主枝离主枝基部40-60厘米,以后各副主枝间的距离逐步缩短。各层主枝也要错开,以免荫蔽过重。最上一层的主枝选定后,将主干顶部的直立枝去掉,使树不再长高。这种树形成型容易,树势缓和,产量较高。但主枝数较多,在日照少的地区,通风透光较差,影响果实的品质。  (3)主干形与疏散分层形的主要差异,在于它没有明显的层次,不从一个地方长出几个主枝,所有的主枝逐年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主干高40-60厘米处留一主枝,将其余枝条摘心,拉平,培养成辅养枝,过分密集的可以抹芽疏去。中央主干向上延伸后,往上30-  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方位分别在第一、第二主枝之间。这四个主枝正好形成“十”字形。上面如继续配备主枝,其方位最好在下面主枝的空当处。全树共留5-7个主枝。上面各主枝的间距略短。各主枝上配备副主枝,并培养为枝组。该树形在定植后4-5年基本构成。7-8年后,根据树势强弱,或迟或早去掉顶上的中央主干。树势弱的早去,树势强的可稍晚去。10多年后,可降低树冠,逐年或隔几年去上部1-2个主枝,最后留4-5个主枝。这种树形适合比较直立的品种,日本的茂木多采用这种树形。它的好处是,主枝数比疏散分层形少,树的高度也较低。  (4)双层杯状形此形为两层结构。定植后,在离地面40-60厘米处定干,留分布均匀的主枝三个,作为第一层。往上80-100厘米处再选留三个主枝。上、下两层的主枝,要错开排列。主枝上配副主枝。层间的枝条不能过早去掉,以免影响树势。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主枝相对少一些,结果枝较多。  (5)开心形枇杷苗木定植后,在主干发出的率一轮枝中,于离地面30-40厘米处,选4-5个枝作为未来的主枝及候补主枝,去掉中心枝。各主枝间的距离应尽量拉开,不要集中在一点。如第一轮发枝少,选不出三个主枝,则应暂时保留中心枝,待以后在第二轮发枝中选留。主枝上配备副主枝。主枝间的平衡,依靠调整枝条角度来解决。对过分强旺的主枝,要将角度放大;对衰弱的主枝,应将角度缩小。以后,只选择其中3-4个作为主枝。此树形适宜于干性较弱、树姿开张的品种,如大五星品种等。这种树形主枝少,结果枝多,产量较高;通风透光好,果实品质佳;而且树形较矮,便于作业。
(1)双层圆头形为两层结构,层间相距约50-80厘米。主干高40-60厘米。第一年,在苗木定干后,留4-5个主枝,向四面伸展,并拉成与主干成  40度-50度的角度。第二年,在适当位置,选留副主枝若干个,将主干截顶,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中空的双层圆头形。3-4年后,即可形成树冠。成年封行后,树冠高度控制在2.5-3.0米,便于管理。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由于枇杷生长势旺,每年在枇杷树中上部会萌发大量的枝条。因此,为了维持树形,促进结果(大果、优质),对双层圆头形枇杷树,每年需及时进行拉枝和回缩。  (2)疏散分层形该树形一般有3-4层。各层主枝数,自下而上为3-2-1,或3-2-1-1,共有主枝6-7个。也有4-3或4-3-1的,主枝7-8个。在主干高度30  -60厘米处,选留第一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层间距应较大,为1-1.2米。其后各层梢短。主枝上配备副主枝3-4个,错开排列。上层主枝的副主枝数,比下层主枝的副主枝数逐渐减少。各主枝上的副主枝排列方向要一致。第一副主枝离主枝基部40-60厘米,以后各副主枝间的距离逐步缩短。各层主枝也要错开,以免荫蔽过重。最上一层的主枝选定后,将主干顶部的直立枝去掉,使树不再长高。这种树形成型容易,树势缓和,产量较高。但主枝数较多,在日照少的地区,通风透光较差,影响果实的品质。  (3)主干形与疏散分层形的主要差异,在于它没有明显的层次,不从一个地方长出几个主枝,所有的主枝逐年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主干高40-60厘米处留一主枝,将其余枝条摘心,拉平,培养成辅养枝,过分密集的可以抹芽疏去。中央主干向上延伸后,往上30-  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处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对面。再往上,继续留第三、第四主枝,间距仍是30-40厘米,方位分别在第一、第二主枝之间。这四个主枝正好形成“十”字形。上面如继续配备主枝,其方位最好在下面主枝的空当处。全树共留5-7个主枝。上面各主枝的间距略短。各主枝上配备副主枝,并培养为枝组。该树形在定植后4-5年基本构成。7-8年后,根据树势强弱,或迟或早去掉顶上的中央主干。树势弱的早去,树势强的可稍晚去。10多年后,可降低树冠,逐年或隔几年去上部1-2个主枝,最后留4-5个主枝。这种树形适合比较直立的品种,日本的茂木多采用这种树形。它的好处是,主枝数比疏散分层形少,树的高度也较低。  (4)双层杯状形此形为两层结构。定植后,在离地面40-60厘米处定干,留分布均匀的主枝三个,作为第一层。往上80-100厘米处再选留三个主枝。上、下两层的主枝,要错开排列。主枝上配副主枝。层间的枝条不能过早去掉,以免影响树势。这种树形,树冠较矮,操作比较便利,通风透光较好,果实质量较高,主枝相对少一些,结果枝较多。  (5)开心形枇杷苗木定植后,在主干发出的率一轮枝中,于离地面30-40厘米处,选4-5个枝作为未来的主枝及候补主枝,去掉中心枝。各主枝间的距离应尽量拉开,不要集中在一点。如第一轮发枝少,选不出三个主枝,则应暂时保留中心枝,待以后在第二轮发枝中选留。主枝上配备副主枝。主枝间的平衡,依靠调整枝条角度来解决。对过分强旺的主枝,要将角度放大;对衰弱的主枝,应将角度缩小。以后,只选择其中3-4个作为主枝。此树形适宜于干性较弱、树姿开张的品种,如大五星品种等。这种树形主枝少,结果枝多,产量较高;通风透光好,果实品质佳;而且树形较矮,便于作业。
蔡zhong凯 2024-05-27
枇杷是蔷薇科乔木植物,为亚热带常绿果树,年均气温12℃以上的地区都能生长。枇杷枝梢的生长比较有规则,自然层次分明,但不能忽视对其进行整形修剪。  
  一、修剪时期  
  枇杷除酷暑、严冬季节不宜修剪外,其余时期均可修剪。一般可分为春季修剪、夏季修剪和秋季修剪。修剪时期和程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树龄、树势、结果多少及修剪目的而定。一般做到“春适时,夏宜早,秋宜晚”。  
  1.春季修剪:春季修剪可促进抽发,健壮充实春梢,迅速扩大树冠,一般在早春2—3月新梢抽发前进行。春季气温回升快,萌芽早的地区早一些修剪,解冻期较晚的地区可推迟进行。此期修剪程度要轻,以防枝梢顶端抽干现象的发生。  
  2.夏季修剪:一般在采果后进行修剪。此期修剪可促进夏梢早日抽发,培养新的结果枝组。此时修剪尽量赶早,应在采完果后10—15天完成,修剪程度宜轻。晚熟种最好采果后就进行修剪。若修剪过迟或修剪过重,夏梢不能适时停梢,抽发大量新枝梢,消耗大量营养,影响秋冬季花芽形成、分化,推迟花期,若遇到低温天气,直接影响开花结果,导致翌年枇杷减产减收。  
  3.秋季修剪:此期是枇杷的现蕾期。此期修剪是为了调整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解决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之间的矛盾,累积养分,促进结果枝组的发育,提高坐果率。此期的修剪要根据枇杷树体情况结合疏花疏蕾进行,一般根据枇杷初现花蕾时花量的多少修剪,时间多在9—11月。  
  二、修剪方法  
  修剪有抹芽(除萌)、疏枝、短剪、回缩、撑、拉、吊等加大枝条角度的方法,枇杷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1.抹芽:定植的苗木发芽前保留适宜方位、健壮饱满的芽,抹去多余的芽。此法节约养分,使幼树的树形符合整形要求,培养健壮的骨干枝,提高树势;成年结果树抹芽,使抽发的枝组方位合适,枝条健壮,层间距离适宜,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抹芽的时间在春秋两季抽发新梢前分2—3次进行。幼龄树体抹芽不宜过重,否则易削弱树势,延长枇杷开花坐果,降低枇杷园经济效益。  
  2.疏枝:将枝条从基部剪去称为疏枝。疏枝可减少枝量,缓和树势,调节单个树体结果量,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提高树体果实品质和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法一般在早春枇杷果实生长发育期,结合疏花疏果进行。  
  3.短剪(短截):根据修剪程度的轻重分为轻截、中截及重截。轻截就是只剪去一年生枝顶端的部分枝梢,一般截取整个枝梢的1/3左右。其目的是削弱顶端优势,缓和树势和枝势,促进基部枝条的生长,抽发新的枝组。一般轻截为结果枝组贮藏养分准备。中截剪到一年生枝条的中上部的饱和芽上,一般截取整个枝梢的1/2左右。其目的是促使其抽生旺枝,用于培养结果枝组,提高花量及坐果率。重截剪到一年生枝的中下部或近基部,即截去枝条的3/4或全部。此法多截去徒长枝、纤细枝、枯枝、交叉枝和下垂枝等的全部或部分。重截枝组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幼龄树体树势生长或成年结果树的产量和效益。  
  4.回缩:剪去多年生枝条或枝组的一部分,用于更新复壮,剪去病虫枝、枯萎枝条,蓄积养分,恢复树势。此法一般用于成年树体和老龄衰弱树体。  
  5.撑、拉、吊:撑是借助小木棍或树枝撑开枝条;拉是用绳索将枝条拉在树干上;吊是用重物将枝条吊住以改变枝条方向、加大角度,此法在大面积的成年枇杷园常常使用。这三种方法目的是削弱顶端优势,促进成年树体结果或幼树整形,调节枝组间、层间枝叶密度,改善冠内光照,增加通风透光,易使结果枝组位置合适。这三种方法一般在秋季枇杷现蕾后至结果前进行。  
  6.扭梢及拿枝:手执枝条下部将其扭曲称为扭梢;手执枝条下部往顶端弯曲推拿,使其发出轻微的响声但不折断称为拿枝。这两种操作都对木质部有一定的伤害,阻碍了上下养分的运输。其目的是破坏顶端优势,增加枝条上部营养积累,促进结果,在幼树生长旺盛时可采用。这两种方法一般在夏末秋初进行。
枇杷是蔷薇科乔木植物,为亚热带常绿果树,年均气温12℃以上的地区都能生长。枇杷枝梢的生长比较有规则,自然层次分明,但不能忽视对其进行整形修剪。  
  一、修剪时期  
  枇杷除酷暑、严冬季节不宜修剪外,其余时期均可修剪。一般可分为春季修剪、夏季修剪和秋季修剪。修剪时期和程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树龄、树势、结果多少及修剪目的而定。一般做到“春适时,夏宜早,秋宜晚”。  
  1.春季修剪:春季修剪可促进抽发,健壮充实春梢,迅速扩大树冠,一般在早春2—3月新梢抽发前进行。春季气温回升快,萌芽早的地区早一些修剪,解冻期较晚的地区可推迟进行。此期修剪程度要轻,以防枝梢顶端抽干现象的发生。  
  2.夏季修剪:一般在采果后进行修剪。此期修剪可促进夏梢早日抽发,培养新的结果枝组。此时修剪尽量赶早,应在采完果后10—15天完成,修剪程度宜轻。晚熟种最好采果后就进行修剪。若修剪过迟或修剪过重,夏梢不能适时停梢,抽发大量新枝梢,消耗大量营养,影响秋冬季花芽形成、分化,推迟花期,若遇到低温天气,直接影响开花结果,导致翌年枇杷减产减收。  
  3.秋季修剪:此期是枇杷的现蕾期。此期修剪是为了调整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解决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之间的矛盾,累积养分,促进结果枝组的发育,提高坐果率。此期的修剪要根据枇杷树体情况结合疏花疏蕾进行,一般根据枇杷初现花蕾时花量的多少修剪,时间多在9—11月。  
  二、修剪方法  
  修剪有抹芽(除萌)、疏枝、短剪、回缩、撑、拉、吊等加大枝条角度的方法,枇杷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1.抹芽:定植的苗木发芽前保留适宜方位、健壮饱满的芽,抹去多余的芽。此法节约养分,使幼树的树形符合整形要求,培养健壮的骨干枝,提高树势;成年结果树抹芽,使抽发的枝组方位合适,枝条健壮,层间距离适宜,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抹芽的时间在春秋两季抽发新梢前分2—3次进行。幼龄树体抹芽不宜过重,否则易削弱树势,延长枇杷开花坐果,降低枇杷园经济效益。  
  2.疏枝:将枝条从基部剪去称为疏枝。疏枝可减少枝量,缓和树势,调节单个树体结果量,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提高树体果实品质和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法一般在早春枇杷果实生长发育期,结合疏花疏果进行。  
  3.短剪(短截):根据修剪程度的轻重分为轻截、中截及重截。轻截就是只剪去一年生枝顶端的部分枝梢,一般截取整个枝梢的1/3左右。其目的是削弱顶端优势,缓和树势和枝势,促进基部枝条的生长,抽发新的枝组。一般轻截为结果枝组贮藏养分准备。中截剪到一年生枝条的中上部的饱和芽上,一般截取整个枝梢的1/2左右。其目的是促使其抽生旺枝,用于培养结果枝组,提高花量及坐果率。重截剪到一年生枝的中下部或近基部,即截去枝条的3/4或全部。此法多截去徒长枝、纤细枝、枯枝、交叉枝和下垂枝等的全部或部分。重截枝组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幼龄树体树势生长或成年结果树的产量和效益。  
  4.回缩:剪去多年生枝条或枝组的一部分,用于更新复壮,剪去病虫枝、枯萎枝条,蓄积养分,恢复树势。此法一般用于成年树体和老龄衰弱树体。  
  5.撑、拉、吊:撑是借助小木棍或树枝撑开枝条;拉是用绳索将枝条拉在树干上;吊是用重物将枝条吊住以改变枝条方向、加大角度,此法在大面积的成年枇杷园常常使用。这三种方法目的是削弱顶端优势,促进成年树体结果或幼树整形,调节枝组间、层间枝叶密度,改善冠内光照,增加通风透光,易使结果枝组位置合适。这三种方法一般在秋季枇杷现蕾后至结果前进行。  
  6.扭梢及拿枝:手执枝条下部将其扭曲称为扭梢;手执枝条下部往顶端弯曲推拿,使其发出轻微的响声但不折断称为拿枝。这两种操作都对木质部有一定的伤害,阻碍了上下养分的运输。其目的是破坏顶端优势,增加枝条上部营养积累,促进结果,在幼树生长旺盛时可采用。这两种方法一般在夏末秋初进行。
annking168 2024-05-18
夏季修剪:    枇杷结果树一般只抽春梢,夏秋梢很少,内膛结果能力强。因此初结果树修剪宜轻不宜重,一般只将位置不当的徒长枝、病虫枝、枯枝,过密纤弱枝等疏去,多留内膛枝,不短截结果母枝。成年树树冠已形成,修剪对象主要是骨干枝上的侧    枝及其上所生各类枝梢,目的在于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均衡。修剪的原则是强树重疏剪,少短剪,疏除密生枝、直立枝组和侧枝,保留下垂枝和弱枝,以利开花结果。衰弱树多在强枝上结果,应采取去弱留强、多留有叶果枝。
夏季修剪:    枇杷结果树一般只抽春梢,夏秋梢很少,内膛结果能力强。因此初结果树修剪宜轻不宜重,一般只将位置不当的徒长枝、病虫枝、枯枝,过密纤弱枝等疏去,多留内膛枝,不短截结果母枝。成年树树冠已形成,修剪对象主要是骨干枝上的侧    枝及其上所生各类枝梢,目的在于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均衡。修剪的原则是强树重疏剪,少短剪,疏除密生枝、直立枝组和侧枝,保留下垂枝和弱枝,以利开花结果。衰弱树多在强枝上结果,应采取去弱留强、多留有叶果枝。
撸撸撸回车 2024-05-14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29607105255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