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与施工缝的区别有哪些

2024-06-17 03:16:19 (54分钟前 更新) 351 5051

最新回答

施工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等,一般需要做留缝处理,或在缝隙处设置弹性材料,用来避免各类原因引起的裂缝等。后浇带是施工过程中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一种手段,通过留设后浇带避免楼板、墙体等在受力部位出现裂缝,它不属于缝的处理。
施工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等,一般需要做留缝处理,或在缝隙处设置弹性材料,用来避免各类原因引起的裂缝等。后浇带是施工过程中解决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一种手段,通过留设后浇带避免楼板、墙体等在受力部位出现裂缝,它不属于缝的处理。
家的塑造者 2024-06-17
具体如下:
施工缝,是施工时不能够保证连续施工留下,而后浇带是设计要求必须留置的.是为了消除混凝土整体结构应力必须要留置的,施工缝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留.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厂,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冬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希望可以帮到你!
具体如下:
施工缝,是施工时不能够保证连续施工留下,而后浇带是设计要求必须留置的.是为了消除混凝土整体结构应力必须要留置的,施工缝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留.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厂,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冬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希望可以帮到你!
薛苏一世 2024-06-15
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因为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
根据工程经验,通常后浇带的间距不大于30m;浇灌混凝土的间隔时间通常在两个月以上。这里所指的后浇带是将结构构件混凝土全部临时断开的做法。
还应注意,合理设置有效的后浇带,并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后浇带分为两种情况:
1。沉降后浇带,是为了解决主体和裙房沉降不同而设置,一般要求主体封顶后浇。
2。伸缩后浇带,是为了解决超长结构的温度变形问题,  (可减少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间接减少使用阶段温度收缩问题,所以不能代替伸缩缝)。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因为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
根据工程经验,通常后浇带的间距不大于30m;浇灌混凝土的间隔时间通常在两个月以上。这里所指的后浇带是将结构构件混凝土全部临时断开的做法。
还应注意,合理设置有效的后浇带,并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后浇带分为两种情况:
1。沉降后浇带,是为了解决主体和裙房沉降不同而设置,一般要求主体封顶后浇。
2。伸缩后浇带,是为了解决超长结构的温度变形问题,  (可减少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间接减少使用阶段温度收缩问题,所以不能代替伸缩缝)。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逍遥石子 2024-06-11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753200531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