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家庭装修注意问题都有哪些

2024-06-16 03:49:01 (33分钟前 更新) 403 3068

最新回答

你好,注意鞋柜的隔板不要做到头,留一点空间好让鞋子的灰能漏到最底层,水槽和燃气灶上方装灯。定卫生间地漏的位置时一定要先想好,量好尺寸。地漏最好位于砖的一边,如果在砖的中间位置的话,无论砖怎么样倾斜,地漏都不会是最低点。卫生间,空调插座均未设计开关.特别是卫生间电热水器,以一双级开关带一插为宜.如要关去电热,拔插头有危险。
你好,注意鞋柜的隔板不要做到头,留一点空间好让鞋子的灰能漏到最底层,水槽和燃气灶上方装灯。定卫生间地漏的位置时一定要先想好,量好尺寸。地漏最好位于砖的一边,如果在砖的中间位置的话,无论砖怎么样倾斜,地漏都不会是最低点。卫生间,空调插座均未设计开关.特别是卫生间电热水器,以一双级开关带一插为宜.如要关去电热,拔插头有危险。
飞扬嗒兜兜 2024-06-16
电线安装插座发热电工在安装插座、开关和灯具时,不按施工要求接线。尤其在消费者使用一些耗电量较大的热水器、空调等电器时,造成开关、插座发热甚至烧毁,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施工中监督电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在所有开关、插座安装完毕后,一定要看看这些部位是否有发热现象。
铺贴问题瓷砖脱落铺贴墙地砖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工序。如果偷工减料的话,最容易出现瓷砖空鼓等问题,铺贴瓷砖用的水泥和粘接剂也有讲究,如果配比不合理也会出现脱落等问题。墙地砖铺贴应平整牢固、图案清晰、无污垢和浆痕,表面色泽基本一致,接缝均匀、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棱,局部空鼓不得超总数的5%。
墙面开槽墙体开裂暗埋管线就必须在墙壁和地面上开槽,才能将管线埋入。少数工人在进行开槽操作时野蛮施工,不仅破坏了建筑承重结构,还有可能给附近的其他管线造成损坏。在施工之前,要和施工队长再次确认一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针对不同的墙体结构,开槽的要求也不一样:房屋内的承重墙是不允许开槽的,而带有保温层的墙体在开槽之后,很容易在表面造成开裂,而在地面开槽,更要小心不能破坏楼板,给楼下的住户造成麻烦。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线安装插座发热电工在安装插座、开关和灯具时,不按施工要求接线。尤其在消费者使用一些耗电量较大的热水器、空调等电器时,造成开关、插座发热甚至烧毁,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施工中监督电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在所有开关、插座安装完毕后,一定要看看这些部位是否有发热现象。
铺贴问题瓷砖脱落铺贴墙地砖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工序。如果偷工减料的话,最容易出现瓷砖空鼓等问题,铺贴瓷砖用的水泥和粘接剂也有讲究,如果配比不合理也会出现脱落等问题。墙地砖铺贴应平整牢固、图案清晰、无污垢和浆痕,表面色泽基本一致,接缝均匀、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棱,局部空鼓不得超总数的5%。
墙面开槽墙体开裂暗埋管线就必须在墙壁和地面上开槽,才能将管线埋入。少数工人在进行开槽操作时野蛮施工,不仅破坏了建筑承重结构,还有可能给附近的其他管线造成损坏。在施工之前,要和施工队长再次确认一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针对不同的墙体结构,开槽的要求也不一样:房屋内的承重墙是不允许开槽的,而带有保温层的墙体在开槽之后,很容易在表面造成开裂,而在地面开槽,更要小心不能破坏楼板,给楼下的住户造成麻烦。
希望对你有帮助。
gansk兵临城下 2024-06-10
家庭装修注意问题:
  1、装修材料进场前先换防盗门,避免材料丢失的现象发生;
  2、要求装修公司的人员在室内禁烟、并写入装修合同中,确保工地安全;
  3、拆改墙体前先向物业公司申报、否则在日后验收时有可能会有麻烦;
  4、改造水、电路之前先确定好改造的单位价格(每米)、在改造完成之后再进行长度测量;
  5、无论是墙体还是水、电路都尽量少改动,这样不但省钱、而且也更安全;
  6、各种埋地以及墙体内的管线都不可以有接头,隐蔽工程开始前要先期仔细检查;
  7、改造电路之前除应该先检查好线路是否存在问题之外,严禁将有接头的电线入墙、严禁照明与插座混接和使用绝缘套管是起码的要求;
家庭装修注意问题:
  1、装修材料进场前先换防盗门,避免材料丢失的现象发生;
  2、要求装修公司的人员在室内禁烟、并写入装修合同中,确保工地安全;
  3、拆改墙体前先向物业公司申报、否则在日后验收时有可能会有麻烦;
  4、改造水、电路之前先确定好改造的单位价格(每米)、在改造完成之后再进行长度测量;
  5、无论是墙体还是水、电路都尽量少改动,这样不但省钱、而且也更安全;
  6、各种埋地以及墙体内的管线都不可以有接头,隐蔽工程开始前要先期仔细检查;
  7、改造电路之前除应该先检查好线路是否存在问题之外,严禁将有接头的电线入墙、严禁照明与插座混接和使用绝缘套管是起码的要求;
liyaze0102 2024-06-08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63700008392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