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2024-06-21 16:50:54 (33分钟前 更新) 383 4152

最新回答

一、  建筑特点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为一栋地上39层(裙楼5层),地下3层,其中地面室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位于CBD金融区核心地位(桂城CBD、南海金融广场),本区位XX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试点基地和重要的金融后台业务及外包服务业务基地。XX地区一流、XX地区顶级“国际5A超甲级生态写字楼”商务与享受同步优越,以其全面细致的服务和配备尽显企业价值外立面以高档石材配玻璃幕窗,显示出建筑的庄重与高品质外观。建筑内部办公间开敞的平面空间,标准层4.3米,共同构建出采光、通风效果最佳的内部办公空间;内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空间两千多平米,面积自由组合,灵活使用。屋顶花园的空中会所尽显人文与生态的融合,体现出高尚的办公理念、办公品质及。  二、  建筑难点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型柱的使用,办公场所及会所等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通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往往需通过多方案论证比较,找寻最优化方案。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  (  Core  )。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当然,除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布置方式之外,高层建筑还有其它的布局方式,如“外核式布局”和“多核式布局”等等。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是一直以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大多数著名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形式。  难点3——电梯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难点之一。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  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超过60层,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为了提高电梯群的使用效率,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乘客的需要,缩短乘客等候时间,为此应采用微机电梯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时地处理大量信息,判断各站台的呼叫信息和各电梯的位置、方向、开闭状态、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以提高运送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超建筑的经济效益。电梯微机群控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轿厢到达各停靠站台前应减速,到达两端站台前强迫减速、停车,避免  撞顶和冲底,以保证安全。  2.  对轿厢内的乘客所要到达的站台进行登记并通过指示灯作为应答信号,  在到达指定站台前减速停车、消号,对候梯的乘客的呼叫进行登记并作出应答信号。  3.  满载直驶,只停轿厢内乘客指定的站台。  4.  当轿厢到达某一站台而成空载时,另有站台呼叫,该轿厢与另外行驶中  同方向的轿厢比较各自至呼叫层的距离,近者抵达呼叫站并消号。  5.  端站台乘客呼叫,调用抵端站台轿厢与空载轿厢之近者服务。  6.  在各站台设置轿厢位置显示器,对站台乘客进行预报,消除乘客的焦急  情绪,同时可使乘客向应答电梯预先移动,缩短候梯时间。  7.  站台呼叫被登记应答后,轿厢到达该站台时应有声音提醒候梯乘客。  8.  运行中的轿厢扫描各站台的减速点,根据轿厢内或站台有无呼叫决定是  否停  9.  乘客站台呼叫轿厢,同站台能提供服务的所有电梯的应答器均作出应答。  10.  控制室将电梯群分类,分单数层站停和双数层站停,所有电梯都以端站  为终点,在中间层站,单数层站台呼叫双数层站台的轿厢,控制室不登记,不作应答,反之也一样。  11.  中间站台呼叫直达电梯不登记,不作出应答。  12.  轿厢完成输送任务,若无呼叫信号或被指示执行其它服务,则电梯停留  在该站台,  轿厢门打开,等待其它的呼叫信号。  13.  控制系统时刻监视电梯的状态,同时扫描各站台的呼叫的状态。  难点4——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设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
一、  建筑特点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为一栋地上39层(裙楼5层),地下3层,其中地面室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位于CBD金融区核心地位(桂城CBD、南海金融广场),本区位XX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试点基地和重要的金融后台业务及外包服务业务基地。XX地区一流、XX地区顶级“国际5A超甲级生态写字楼”商务与享受同步优越,以其全面细致的服务和配备尽显企业价值外立面以高档石材配玻璃幕窗,显示出建筑的庄重与高品质外观。建筑内部办公间开敞的平面空间,标准层4.3米,共同构建出采光、通风效果最佳的内部办公空间;内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空间两千多平米,面积自由组合,灵活使用。屋顶花园的空中会所尽显人文与生态的融合,体现出高尚的办公理念、办公品质及。  二、  建筑难点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型柱的使用,办公场所及会所等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通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往往需通过多方案论证比较,找寻最优化方案。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  (  Core  )。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当然,除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布置方式之外,高层建筑还有其它的布局方式,如“外核式布局”和“多核式布局”等等。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是一直以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大多数著名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形式。  难点3——电梯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难点之一。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  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超过60层,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为了提高电梯群的使用效率,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乘客的需要,缩短乘客等候时间,为此应采用微机电梯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时地处理大量信息,判断各站台的呼叫信息和各电梯的位置、方向、开闭状态、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以提高运送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超建筑的经济效益。电梯微机群控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轿厢到达各停靠站台前应减速,到达两端站台前强迫减速、停车,避免  撞顶和冲底,以保证安全。  2.  对轿厢内的乘客所要到达的站台进行登记并通过指示灯作为应答信号,  在到达指定站台前减速停车、消号,对候梯的乘客的呼叫进行登记并作出应答信号。  3.  满载直驶,只停轿厢内乘客指定的站台。  4.  当轿厢到达某一站台而成空载时,另有站台呼叫,该轿厢与另外行驶中  同方向的轿厢比较各自至呼叫层的距离,近者抵达呼叫站并消号。  5.  端站台乘客呼叫,调用抵端站台轿厢与空载轿厢之近者服务。  6.  在各站台设置轿厢位置显示器,对站台乘客进行预报,消除乘客的焦急  情绪,同时可使乘客向应答电梯预先移动,缩短候梯时间。  7.  站台呼叫被登记应答后,轿厢到达该站台时应有声音提醒候梯乘客。  8.  运行中的轿厢扫描各站台的减速点,根据轿厢内或站台有无呼叫决定是  否停  9.  乘客站台呼叫轿厢,同站台能提供服务的所有电梯的应答器均作出应答。  10.  控制室将电梯群分类,分单数层站停和双数层站停,所有电梯都以端站  为终点,在中间层站,单数层站台呼叫双数层站台的轿厢,控制室不登记,不作应答,反之也一样。  11.  中间站台呼叫直达电梯不登记,不作出应答。  12.  轿厢完成输送任务,若无呼叫信号或被指示执行其它服务,则电梯停留  在该站台,  轿厢门打开,等待其它的呼叫信号。  13.  控制系统时刻监视电梯的状态,同时扫描各站台的呼叫的状态。  难点4——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设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
无敌沈阳人 2024-06-21
英式风格高层建筑设计特点是:1.    空间更宽阔更优美;2、多重人字形木质的坡屋顶;3、进深较大;4、圆顶角楼;5、底部好手工的砖砌墙。6.    阳光室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充分诠释着英式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
英式风格高层建筑设计特点是:1.    空间更宽阔更优美;2、多重人字形木质的坡屋顶;3、进深较大;4、圆顶角楼;5、底部好手工的砖砌墙。6.    阳光室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充分诠释着英式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
大尾巴狼外婆 2024-06-10
高层建筑设计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针对高层建筑特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施工可行性的要求下,按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布置、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构造和制图工作,并寻求优化的过程。 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计算原则、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高级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结构扭转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方法的应用。 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还有防火要求等等。
高层建筑设计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针对高层建筑特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施工可行性的要求下,按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布置、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构造和制图工作,并寻求优化的过程。 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计算原则、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高级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结构扭转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方法的应用。 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还有防火要求等等。
我们是MJ 2024-06-0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66109943389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