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的朋友说说如何选用漏电开关

2024-06-03 16:36:36 (49分钟前 更新) 225 7309

最新回答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漏电保护装置,一般根据直接接触保护和间接接触保护两种不同的要求选用,在选择动作特性时也应有所区别。
   (1)、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体直接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导体而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当人体和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在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之前,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选择无关,它完全由人体触电的电压和人体电阻所决定,漏电保护装置不能限制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所以用于直接接触保护的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小于0.1S的快速动作性能,或具有IEC漏电保护装置标准规定的反时限特性。
   (2)、间接接触保护是为了防止用电设备在发生绝缘损坏时,在金属外壳等外露金属部件上呈现危险的接触电压。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漏电保护装置,一般根据直接接触保护和间接接触保护两种不同的要求选用,在选择动作特性时也应有所区别。
   (1)、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体直接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导体而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当人体和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在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之前,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选择无关,它完全由人体触电的电压和人体电阻所决定,漏电保护装置不能限制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所以用于直接接触保护的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小于0.1S的快速动作性能,或具有IEC漏电保护装置标准规定的反时限特性。
   (2)、间接接触保护是为了防止用电设备在发生绝缘损坏时,在金属外壳等外露金属部件上呈现危险的接触电压。
TTTTTTTT醬 2024-06-03
漏电开关,开关的一种,主要用于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其开关的动作原理是:在一个铁芯上有两个绕组,主绕组和副绕组。主绕组也有两个绕组:分别为输入电流绕组和输出电流绕组。无漏电时,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相等,在铁芯上二磁通的矢量和为零,就不会在副绕组上感应出电势,否则副绕组上就会感应电压形成,经放大器推动执行机构,使开关跳闸
希望以上资料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漏电开关,开关的一种,主要用于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其开关的动作原理是:在一个铁芯上有两个绕组,主绕组和副绕组。主绕组也有两个绕组:分别为输入电流绕组和输出电流绕组。无漏电时,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相等,在铁芯上二磁通的矢量和为零,就不会在副绕组上感应出电势,否则副绕组上就会感应电压形成,经放大器推动执行机构,使开关跳闸
希望以上资料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ni入戏太深 2024-05-20
您好,在选择漏电保护器的类型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电磁式漏电保护器用故障电流的能量来脱扣,而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是用故障回路的残压来脱扣。当接地故障点靠近漏电保护器时,其值过低,不能使电子型漏电保护器动作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当采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时,应注意漏电保护器的设置位置不能离插座等容易产生故障的点太近,以保证漏电保护器有足够的故障残压。  对安装在不允许停电回路(如消防用电设备、计算机房等)上的漏电保护装置,应选用只发漏电信号而不自动切断电源的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装置选用应与线路特征相匹配。单相线路选用二极保护器,仅带三相负载的三相线路或三相设备可选用三极保护器,动力与照明合用的三相四线回路和三相照明线路中必须选用四极的保护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漏电保护器发生拒动作或误动作的情况。这里的拒动作是指线路或设备已发生预期的触电或漏电时漏电保护装置拒绝动作;误动作是指线路或设备未发生触电或漏电时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拒动作和误动作都会使漏电保护器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您好,在选择漏电保护器的类型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电磁式漏电保护器用故障电流的能量来脱扣,而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是用故障回路的残压来脱扣。当接地故障点靠近漏电保护器时,其值过低,不能使电子型漏电保护器动作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当采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时,应注意漏电保护器的设置位置不能离插座等容易产生故障的点太近,以保证漏电保护器有足够的故障残压。  对安装在不允许停电回路(如消防用电设备、计算机房等)上的漏电保护装置,应选用只发漏电信号而不自动切断电源的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装置选用应与线路特征相匹配。单相线路选用二极保护器,仅带三相负载的三相线路或三相设备可选用三极保护器,动力与照明合用的三相四线回路和三相照明线路中必须选用四极的保护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漏电保护器发生拒动作或误动作的情况。这里的拒动作是指线路或设备已发生预期的触电或漏电时漏电保护装置拒绝动作;误动作是指线路或设备未发生触电或漏电时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拒动作和误动作都会使漏电保护器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huayingxiong6 2024-05-1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47744894027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