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晓得为什么要装设接地线

2024-05-25 23:01:14 (13分钟前 更新) 192 6206

最新回答

⑴是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  ⑵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亦可因接地而放尽。您好!在(DL  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要求:
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下列措施:
a.停电;
b.验电;
c.装设接地线;
d.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对于问题在(DL  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4.4条中:装设接地线要求已经讲的很清楚。
4.4装设接地线
4.4.1  当验明设备确已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这是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时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亦可因接地而放尽。
4.4.2  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方面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都要装设接地线,所装接地线与带电部分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规定。
即⑴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时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亦可因接地而放尽。
⑵防止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方面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
⑴是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  ⑵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亦可因接地而放尽。您好!在(DL  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要求:
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下列措施:
a.停电;
b.验电;
c.装设接地线;
d.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对于问题在(DL  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4.4条中:装设接地线要求已经讲的很清楚。
4.4装设接地线
4.4.1  当验明设备确已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这是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时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亦可因接地而放尽。
4.4.2  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方面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都要装设接地线,所装接地线与带电部分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规定。
即⑴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防止突然来电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时设备断开部分的剩余电荷,亦可因接地而放尽。
⑵防止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方面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
华丽的转身159 2024-05-25
你好,很高兴给你解答,我给你提供一些我的经验,你参考一下
接地技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电子等设备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目的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相线(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故障电流就会流经PE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电子通信和其它数字领域的发展,在接地系统中只考虑防雷和安全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比如在通信系统中,大量设备之间信号的互连要求各设备都要有一个基准‘地’作为信号的参考地。而且随着电子设备的复杂化,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接地设计中,信号之间的互扰等电磁兼容问题必须给予特别关注,否则,接地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近,高速信号的信号回流技术中也引入了“地”的概念。
你好,很高兴给你解答,我给你提供一些我的经验,你参考一下
接地技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电子等设备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目的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相线(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故障电流就会流经PE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电子通信和其它数字领域的发展,在接地系统中只考虑防雷和安全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比如在通信系统中,大量设备之间信号的互连要求各设备都要有一个基准‘地’作为信号的参考地。而且随着电子设备的复杂化,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接地设计中,信号之间的互扰等电磁兼容问题必须给予特别关注,否则,接地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近,高速信号的信号回流技术中也引入了“地”的概念。
胖达最高 2024-05-23
其作用是:
  (1)  可将电气设备上的剩余电荷泄入大地,同时当出现突然来电时,可促使电源开关迅速跳开。
  (2)  可以限制发生突然来电时设备对地电压的升高。  
安装接地是为了将漏电从接地线引入大地回零。这样形成回路,以保证人身安全.
其作用是:
  (1)  可将电气设备上的剩余电荷泄入大地,同时当出现突然来电时,可促使电源开关迅速跳开。
  (2)  可以限制发生突然来电时设备对地电压的升高。  
安装接地是为了将漏电从接地线引入大地回零。这样形成回路,以保证人身安全.
mm糖糖豆 2024-05-12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9765987396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