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热点

宋微建:设计应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2024-04-20

装修导读:【宋微建:设计应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宋微建  上海微建(Vjian)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十二专业委员会 会长  苏州科 ...

宋微建

  上海微建(Vjian)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十二专业委员会 会长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客座教授

  毕业于深圳大学建筑系。

  2005年,创办了以个人名字所命名的上海微建(Vjian)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80年代开始从事室内设计,在酒店、老建筑改造、博物馆设计等方面见长。崇尚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宇宙观。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与发展,是构建宋微建空间设计的核心观念。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新江南形式语言”特色、影响深远的作品。

  获奖作品

  1991《国家森林工业馆》获 “最佳设计装修奖”并获“最佳设计师”称号

  1995 德国国际森林工业展览会《中国馆》获“最具民族风格特色奖”

  1998《苏州会计师事务所办公楼》获“新西兰羊毛局中国室内设计大奖”

  1999《葛兰素威康(苏州)制药有限公司》获世界著名工程管理公司美国克瓦纳约翰颁发的“项目质量控制大奖”

  2005《苏州老东吴食府雅都店》获“2005年中国十佳饭店评比第一名”

  2006《同里湖度假大酒店》获中国饭店协会评比的“饭店室内设计一等奖”

  2006《广西贵港国际大酒店》获“最佳酒店大堂设计作品奖”

  2007 酒店获“中国酒店设计大师赛-最佳照明设计奖”

  2009《南通金园会所》及《上林苑别墅》获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特色中式建筑规划与设计奖”

  个人荣誉

  2004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发的“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称号

  2004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颁发的“全国有成就资深室内建筑师”称号

  2005获中国国际饭店业博览会“中国十佳酒店设计师”

  2005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颁发的“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封面人物”

  2008获现代装饰年度评选“国际传媒杰出设计师”

  2009 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颁发的“1989-2009中国室内设计二十年杰出设计师”称号

  2009 获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装饰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最贴近行业的创新、设计大师”。

  2009 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颁发的“中国地域文化精英室内设计师”称号

  上海微建(Vjian)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是成立于上海的一家专业设计机构,由宋微建领衔的设计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城区改造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其作品在海内外设计比赛中屡次获奖。崇尚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宇宙观,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与发展,是构建宋微建空间设计的核心观念。近年来,宋微建及其团队专注于以“新江南形式的语言”进行创作与实践,运用传统文化与时尚相结合的手法,完成了一批创意独特,影响广泛的作品,他的设计作品常常在浮躁的当代向世人传递出一种心平气和、纯净洒脱的大自在、任自由。近日笔者有幸对上海微建(Vjian)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设计师的宋微建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更深刻的了解了他在设计理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独特的认知。

  记者:微建经过七年来的发展,请您谈一下对上海设计行业的认识。

  宋微建:我从事设计行业有20多年,当初来上海发展的动机也明确,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的窗口,在上海能最先体会到国际设计行业内的信息。首先,在上海发展的这七年让我深切感受到,上海是一个很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我在上海的这几年有机会参加了一些评选,获得了“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中国室内设计二十年杰出设计师”等荣誉,这让我感受到上海让作为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胸怀,否定了之前认为上海具有排外性的错误理解。

  其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追赶国际潮流,中国室内设计界急于与传统撇清关系,急于与“国际”接轨,驶向“未来”,而把自我丢失,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也与现在的商业炒作有很大的关系。前段时间,评了一个“最丑建筑奖”,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都不是本土文化的建筑,其中有三到四个是模仿白宫的造型,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说明现在建筑的盲目性,把建筑当作室一种炒作的工具,而忘记了建筑本身的社会意义。而近几年上海逐渐清晰了作为国际大都市自身的定位,开始回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近几年很多设计已经开始慢慢的转向国内,不再一味追赶国际潮流,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当然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慢慢的从粗狂的认识逐步归于理性,慢慢的发现我们是谁,我们应该怎么做设计。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没有多少有说服力的作品。不过现在普通民众对建筑的优劣的评价也慢慢的达到一个共识,对一个作品的好坏,给出了明确的优劣的评价与认识,这也是对建筑设计认识上的一种进步。

  作为我个人来说,经过这七年在上海的发展,让我对自己的设计越来越有自信,对设计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有自信,也让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而感到一种自豪。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空间设计行业的发展水准。

  宋微建:从目前的现象来看,现在的空间设计有一点偏离室内设计的本质意义,主要表现在过度的形势主义,实际上室内设计主要解决的是人与环境、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现在的设计太注重形势,忽略了实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空间设计的出身有问题,空间设计的出身是来至于美术、装饰,我们行业的名称也被称为“装饰行业”,这个上一次在论坛上也提到过,其实“装饰”用于空间设计的定义是比较狭隘的,对于一些初学者和民众来说,他会认为这个行业就是做软装,做一些涂脂抹粉的事情,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不管是原创、还是借鉴都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设计,而没有注重设计的主要内涵,所以对于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说,首先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水平,要对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刻的研究,不能流于表象。

  记者:请您谈谈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宋微建:我们这个行业的很多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就像对“空间设计”的理解一样,只停留在表面、在形式上。我们并不需要花大量的功夫去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去看本质,你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绘画、艺术、医学、哲学、生活观念都是相通的,如果从宏观上去看中国文化,你会发现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对自然中不完美的地方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人要顺应自然的发展。,我们要从“本”和“道”上找到答案。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那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一些素材为现代设计服务,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会取之不尽。

  其实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里有一种抹不去的中国文化基因,只要你去关注, 它自然就会呈现出来,改革开放到现在,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对中国文化、中国的生活方式根本上没有发生改变,虽然西方文化进入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并没有因此怀疑、改变过自身的传统。我记得张艺谋早前拍的片子在国外获奖的时候,被国外记者问起,在好莱坞大片冲刺着国际市场时,怎么有信心能保证自己所拍的片子可以在中国受到民众的欢迎。张导回答说:只要中国人还在吃中餐,我就有信心。事实上这也是带着一种核心、根本问题在思考。那就是我们并没有丢弃自身的传统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可能被近二百的文化所改变、取代。对于我们从事设计来说,也要从根本上去思考问题,去关注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立足于自身的生活方式,自身的传统文化。

  比如说苏州园林,它的设计中就包含了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例如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壶纳天地”,就是说一个茶壶大小的空间可以容纳天地万物,因为这样一个理念,出现了盆景艺术、假山、塘荷、盆荷、碗荷。另一个特点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便是中国文化中所说的“道法自然”,讲究的“因借”的观念,不做作,不着象,不执著于外在的形势,强调的是“得意忘象”,不执着于“象”而要抓住“意”。这几年无论是在学校讲课,或是同行业间的论坛、交流我一直强调一点,我们中国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一定要“形而之上”,不能“形而之下”,中国人常说“形而之上为之道,形而之下为之弃”,所以要从“道”上面去理解,在以后的设计中就能游刃有余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再例如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提出了一个令世界都不能理解的关键词“不高、不大、不突出”,这是在任何建筑学上从未被提及过的。实际这个理念包含中国文化深刻的哲学思想“不做作、不浮夸、不做任何超出身份的行为”,这就是中国文化五德中之一的“节”,这几年我对贝老的这句话又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更让我信服,他所提出的“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象”,而它的内在本质就是为了“更高、更大、更突出”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的手段是“以小见大”,充分体现了贝老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也中国传统独有的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在许多场合我都说过,贝老是一位具有中国哲学思想的建筑师,无论他在中国还是美国,他的思想都是中国的。他在做卢浮宫扩建的时候,在卢浮宫里放了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使他成功了,无故有偶,就像是在北京天安门前放了一个“鸟蛋”一样,运用的都是中国“有”与“无”的思想。如果我们完全是从物质现象去看待这件事,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是如果从感性的意向的角度去看待就会被人们接受,它是人类的智慧与想象。

  我现在在杭州做一个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住宅方案,当时业主提出怎样保证做到建筑50年不变,我回答说:向后看,我们有着五千的中华文明做后盾,向前看,整个世界并没有一条非常明确的道路,可以让我们走下去,我们都需要摸索,而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屹立不倒的。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不管在什么时候中华文化是不能缺失的,也完全可以与当今的科学结合起来,世界文明是不可缺少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也是不可能被取代的。

  记者:目前空间设计市场发展是否有瓶颈?是哪些?您认为如何突破。

  宋微建: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第一,基本素养的欠缺,其中包括对设计的认识不足。前面也讲到了,由于设计行业是从美术出身,从视觉形象出身,难免会偏爱形式的创造,忽略了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我觉得要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造型是一方面,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从本质上去了解生活,也出不了好的作品。还有一点设计师要具备前瞻性,如果只能做到现在让人眼前一亮,可能明天就会被淘汰,如果做到今天满意的,可能作品还没完成就已经落伍,所以设计师要具备二个基本的专业素养:对设计的认知与前瞻性。

  第二,要摆正设计师与客户的关系,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明确自己的从业目标,你的任务不是完成自己的设计而是为客户、业主实现目标。有些设计设很痛苦,觉得因为业主的要求而不能满足自己设计风格,这是设计师对自身行业认知的错误,设计不是一个完全自我的个人创作,不同于绘画艺术。越本质越好,设计师只能做性格演员,而不是本色演员。还有一点阻碍设计师能力的提高是自信不足,主要是受外来的物质影响太太,受潮流牵引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所在,自然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几年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慢慢的觉得自己的作品在创作构思中比较游刃有余,知道怎样拿起,怎样放下,过去是事无巨细,总觉得做的不够,而现在逐渐掌握什么是点到为止,不能做的太“满”,就比如一幅画要有留白。而怎样做到点到为止,也是考思想支配的,不是靠借鉴、模仿、抄袭别人就能解决的。一直想和同行们分享的一个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一定要在思想层面,道德层面上,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发扬光大。对于以建构空间为己任,影响着生活,影响着人们情绪、情感的设计师来说,我们需要继承,要从传统那一头接过对木石砖瓦种种材质的敬重,接过对人文世象的热情关注,更接过对自然、对“天人合一”的透彻悟解;更需要跨越,跨越传统文化的符号表象,回到本源,回到设计原点,滋生出新的建筑和室内形式,这是我们设计师的责任。

热门案例

装修风格学问图库

  • 电气两用电饼铛_电气两用电饼铛品牌推荐电气两用电饼铛_电气两用电饼铛品牌推荐
  • 长实家具北欧风_长实家具北欧风怎么样长实家具北欧风_长实家具北欧风怎么样
  • 玻璃推拉门十大品牌推荐玻璃推拉门十大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