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方法是什么

2024-06-29 03:15:55 (17分钟前 更新) 333 4385

最新回答

施工方法有如下几点:
1.  施工前配合监理、总包单位进行室内找平层的检查工作,如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如存在地面平整度不够、地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地面杂物堆放等情况)或具备条件的工作面量无法满足地板采暖工程进度计划,在此情况下不应进行地板采暖施工。
2.  采暖工程施工时先将分、集水器以水平方向按图纸尺寸要求固定于墙壁上
3.  按施工图放线定位,应符合图纸要求,要求地暖管距墙尺寸不得小于100mm,即将沿墙地暖管定位于距墙≤100mm,放线时在满足房间地暖管间距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调整。
4.  地暖管铺设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地暖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8倍;在铺设中直管段每隔600mm设塑料扎带;弯曲管段沿走向距离不大于350mm设塑料扎带;铺设S形地暖管时在弯曲部位应设两处塑料扎带,如有翘起现象,需用水泥钉固定或重物压平,在卫生间及厨房不得用水泥钉固定管材,以防破坏防水层
5.  地暖管与分、集水器连接前应测量好连接尺寸,用专用管剪断口,管口断面应垂直于管轴线,断口处应对残渣、毛刺进行修整清理,分、集水器与地暖管接口为卡箍式自锁紧连接,将管头插入后拧紧锁母。
6.  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一次压力试验,在一次压力试验合格后,在保持0.6Mpa压力的情况下,填充混凝土,并在其后48小时混凝土养护期内采暖系统保持该压力。
7.  待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后,需进行二次交工阶段打压,该程序具体步骤按第一次压力试验程序执行,并办理好交工报验手续。
8.  以上就是地暖管材的施工方法,晟冠小编也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的地暖公司,按照地暖安装的步骤和规范进行安装,特别是地暖管材的施工应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法,确保地暖的采暖效果和使用寿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施工方法有如下几点:
1.  施工前配合监理、总包单位进行室内找平层的检查工作,如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如存在地面平整度不够、地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地面杂物堆放等情况)或具备条件的工作面量无法满足地板采暖工程进度计划,在此情况下不应进行地板采暖施工。
2.  采暖工程施工时先将分、集水器以水平方向按图纸尺寸要求固定于墙壁上
3.  按施工图放线定位,应符合图纸要求,要求地暖管距墙尺寸不得小于100mm,即将沿墙地暖管定位于距墙≤100mm,放线时在满足房间地暖管间距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调整。
4.  地暖管铺设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地暖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8倍;在铺设中直管段每隔600mm设塑料扎带;弯曲管段沿走向距离不大于350mm设塑料扎带;铺设S形地暖管时在弯曲部位应设两处塑料扎带,如有翘起现象,需用水泥钉固定或重物压平,在卫生间及厨房不得用水泥钉固定管材,以防破坏防水层
5.  地暖管与分、集水器连接前应测量好连接尺寸,用专用管剪断口,管口断面应垂直于管轴线,断口处应对残渣、毛刺进行修整清理,分、集水器与地暖管接口为卡箍式自锁紧连接,将管头插入后拧紧锁母。
6.  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一次压力试验,在一次压力试验合格后,在保持0.6Mpa压力的情况下,填充混凝土,并在其后48小时混凝土养护期内采暖系统保持该压力。
7.  待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后,需进行二次交工阶段打压,该程序具体步骤按第一次压力试验程序执行,并办理好交工报验手续。
8.  以上就是地暖管材的施工方法,晟冠小编也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的地暖公司,按照地暖安装的步骤和规范进行安装,特别是地暖管材的施工应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法,确保地暖的采暖效果和使用寿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啾啾大神 2024-06-29
您好,  不同形式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的施工技术也不相同,本文主要对目前采用最多的地热换热器埋管系统施工技术加以详述。
一、换热器埋管技术
       闭式地源热泵系统将换热器管埋于地下,埋管形式有水平埋管和竖直埋管两种。
       水平埋管通常浅层埋设,开挖技术要求不高,初投资低于竖直埋管,但其占地面积大,开挖工程量大。这种形式在地源热泵技术的早期应用中较多,现国外工程己很少采用。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占地面积小,受外界的影响极小,恒温效果好;施工完毕后,需要的维护费用极少,用电量也低,运行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它比较适合我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建造,同时,它也是国际地热组织(1GS卿A)的推荐形式。目前国外应用较多,发展也较快。如何提高钻孔效率,降低初投资中的钻孔费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1.竖直埋管换热器形式
       竖直埋管换热器根据埋设的方式不同大体可分为U型管形式,套管形式,单管形式。
       目前,以U型管的形式运用较多,U型管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流量不宜太大。U型管换热器的埋深取决于可提供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技术,一般在60m—100m。目前国外最深的U型管埋深己超过180m。
       套管式换热器外管的直径可达200mm,由于增大了换热面积,可减少钻孔数和埋深。但内管与外腔中的液体发生热交换会带来热损失,而且下管的难度和施工费用也增加。
       单管型埋设方式可以降低安装费和运行费。在地下水位以上用钢管作为护套,直径和孔径一致,典型的孔径为150Dxn,地下水位以下为自然孔洞,不加任何设施。这种方式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使用有限。
2.换热器的回路形式及其优缺点
       换热器的回路有串联和并联布置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
(1)串联系统。
       优点是:①单一的流程和管径;②管道的线性长度有较高的换热性能;②系统的空气和废渣易排除。
       缺点表现在:①需要较大的流体体积和较多的抗冻剂;②管道费用和安装费用较高;②单位长度压力降特性限制系统能力。
(2)并联系统。
       优点是:①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②抗冻剂用量较少;②安装费用较低。
       缺点表现在:①一定要保证系统空气和废渣的排除:②在保证等长度环路下,每个并联路线之间流量要保持平衡。
3.换热器管路间距
       U型或套管式换热器的进出水管之间存在热交换的短路现象,通常可通过增大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壁的热阻以及U型管两支管之间的距离来减少热短路。为了尽量减小钻孔与钻孔之间的热影响,应根据可利用土地面积及换热器效能确定两组埋管的间距。U型竖埋管钻孔的水平间距通常为4m~6m,对于具体工程可以通过计算进行方案比较来确定合适由于换热器管需要长期埋于地下工作,因此首先必须是使用寿命长、耐腐蚀的材料;其次要求其热交换效率要高;最后选择易加工、造价低的材料。综合以上因素,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管(PE)和聚丁烯管。管道直径应以流体压降和传热性能相协调为原则,管壁厚度选择要综合考虑地源热泵系统换热要求、换热管数量、埋深与地质条件等因素而确定。
二、地下埋管换热器施工方法
       地下埋管换热器施工前应对埋管场地的工程地质状况和地质剖面图进行研究,特别应注意是否有地下管线,以确定钻机型式和调整埋管布局,根据管道平面布置图确定钻孔的具体位置和系统各管道的标高。在主管沟末端要挖一个泥浆池,钻于L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可顺管沟流入泥浆池中沉积,可收集作为回填物之用。
1.钻孔
       钻孔是竖埋管换热器施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为保证钻孔施工完成后于孔壁保持完整,如果施工区地层土质比较好,可以采用裸孔钻进;如果是砂层,孔壁容易坍塌,则必须下套管。
孔径的大小略大于U型管与灌浆管组件的尺寸为宜,一般要求钻机的钻头的直径根据需要在100mm—150mm之间,钻进深度可达到150m—200m,钻孔总长度由建筑的供热面积大小、负荷的性质以及地层及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决定,对于大中型的工程应通过仔细的设计计算确定,地层的导热性能最好通过当地的实测得到。由于钻孔深度较浅,一般采用常规的正循环钻进方法。在我国,可以选用普通的工程勘察钻机、岩心钻机施工。
2.下管
       下管是工程的关键之一,因为下管的深度决定采取热量总量的多少,所以必须保证下管的深度。下管方法有人工下管和机械下管两种,下管前应将U型管与灌浆管捆绑在一起,在钻孔完毕后,立即进行下管施工。
       钻孔完毕后孔洞内有大量积水,由于水的浮力影响,将对放管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泥沙沉积会减少于L洞的有效深度。为此,每钻完一孔,应及时把U型管放入,并采取防止上浮的固定措施。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套管的内外管同轴度和U型管进出水管的距离。对于U型管换热器,可采用专用的弹簧把U型管的两个支管撑开,以减小两支管间的热量回流。
       下管完毕后要保证U型管露出地面,以便于后续施工。
3.灌浆封井
       灌浆封井也称为回填工序。在回填之前应对埋管进行试压,确认无泄漏现象后方可进行回填。正确的回填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强化埋管与钻孔壁之间的传热,二是要实现密封的作用,避免地下含水层受到地表水等可能的污染。为了使热交换器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国外常选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专用灌注材料进行回填,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的间距。沉淀物也是一种可选择的回填材料。
       回填物中不得有大粒径的颗粒,回填时必须根据灌浆速度的快慢将灌浆管逐步抽出,使混合浆自下而上回灌封井,确保回灌密实,无空腔,减少传热热阻。当上返泥浆密度与灌注材料的密度相等时,回填过程结束。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清洗、排污,确认管内无杂质后,方可灌水。
4.换热器安装及管道联接
       U型管换热器应尽量采用成卷供应的管材,以利用单根管制作成一个埋管单元,减少连接管件。
       管道连接有焊接、承插和活接头三种方法。对于高密度聚乙烯(PE)管段和管件之间的连接都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热熔焊接。对于埋深不大或场地允许时,应在地面把套管连接好,然后利用钻塔进行放管。对于承插式连接,一定注意在活性胶干了之后才能使用。活接头连接,优点是比较灵活方便,但造价较高。一般的管道和套管中的内管,特别是壁厚小于3.5mm的塑料管,宜采用活接头连接以利于今后的检修。
您好,  不同形式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的施工技术也不相同,本文主要对目前采用最多的地热换热器埋管系统施工技术加以详述。
一、换热器埋管技术
       闭式地源热泵系统将换热器管埋于地下,埋管形式有水平埋管和竖直埋管两种。
       水平埋管通常浅层埋设,开挖技术要求不高,初投资低于竖直埋管,但其占地面积大,开挖工程量大。这种形式在地源热泵技术的早期应用中较多,现国外工程己很少采用。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占地面积小,受外界的影响极小,恒温效果好;施工完毕后,需要的维护费用极少,用电量也低,运行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它比较适合我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建造,同时,它也是国际地热组织(1GS卿A)的推荐形式。目前国外应用较多,发展也较快。如何提高钻孔效率,降低初投资中的钻孔费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1.竖直埋管换热器形式
       竖直埋管换热器根据埋设的方式不同大体可分为U型管形式,套管形式,单管形式。
       目前,以U型管的形式运用较多,U型管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流量不宜太大。U型管换热器的埋深取决于可提供的场地面积以及施工技术,一般在60m—100m。目前国外最深的U型管埋深己超过180m。
       套管式换热器外管的直径可达200mm,由于增大了换热面积,可减少钻孔数和埋深。但内管与外腔中的液体发生热交换会带来热损失,而且下管的难度和施工费用也增加。
       单管型埋设方式可以降低安装费和运行费。在地下水位以上用钢管作为护套,直径和孔径一致,典型的孔径为150Dxn,地下水位以下为自然孔洞,不加任何设施。这种方式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使用有限。
2.换热器的回路形式及其优缺点
       换热器的回路有串联和并联布置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
(1)串联系统。
       优点是:①单一的流程和管径;②管道的线性长度有较高的换热性能;②系统的空气和废渣易排除。
       缺点表现在:①需要较大的流体体积和较多的抗冻剂;②管道费用和安装费用较高;②单位长度压力降特性限制系统能力。
(2)并联系统。
       优点是:①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②抗冻剂用量较少;②安装费用较低。
       缺点表现在:①一定要保证系统空气和废渣的排除:②在保证等长度环路下,每个并联路线之间流量要保持平衡。
3.换热器管路间距
       U型或套管式换热器的进出水管之间存在热交换的短路现象,通常可通过增大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壁的热阻以及U型管两支管之间的距离来减少热短路。为了尽量减小钻孔与钻孔之间的热影响,应根据可利用土地面积及换热器效能确定两组埋管的间距。U型竖埋管钻孔的水平间距通常为4m~6m,对于具体工程可以通过计算进行方案比较来确定合适由于换热器管需要长期埋于地下工作,因此首先必须是使用寿命长、耐腐蚀的材料;其次要求其热交换效率要高;最后选择易加工、造价低的材料。综合以上因素,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管(PE)和聚丁烯管。管道直径应以流体压降和传热性能相协调为原则,管壁厚度选择要综合考虑地源热泵系统换热要求、换热管数量、埋深与地质条件等因素而确定。
二、地下埋管换热器施工方法
       地下埋管换热器施工前应对埋管场地的工程地质状况和地质剖面图进行研究,特别应注意是否有地下管线,以确定钻机型式和调整埋管布局,根据管道平面布置图确定钻孔的具体位置和系统各管道的标高。在主管沟末端要挖一个泥浆池,钻于L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可顺管沟流入泥浆池中沉积,可收集作为回填物之用。
1.钻孔
       钻孔是竖埋管换热器施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为保证钻孔施工完成后于孔壁保持完整,如果施工区地层土质比较好,可以采用裸孔钻进;如果是砂层,孔壁容易坍塌,则必须下套管。
孔径的大小略大于U型管与灌浆管组件的尺寸为宜,一般要求钻机的钻头的直径根据需要在100mm—150mm之间,钻进深度可达到150m—200m,钻孔总长度由建筑的供热面积大小、负荷的性质以及地层及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决定,对于大中型的工程应通过仔细的设计计算确定,地层的导热性能最好通过当地的实测得到。由于钻孔深度较浅,一般采用常规的正循环钻进方法。在我国,可以选用普通的工程勘察钻机、岩心钻机施工。
2.下管
       下管是工程的关键之一,因为下管的深度决定采取热量总量的多少,所以必须保证下管的深度。下管方法有人工下管和机械下管两种,下管前应将U型管与灌浆管捆绑在一起,在钻孔完毕后,立即进行下管施工。
       钻孔完毕后孔洞内有大量积水,由于水的浮力影响,将对放管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泥沙沉积会减少于L洞的有效深度。为此,每钻完一孔,应及时把U型管放入,并采取防止上浮的固定措施。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套管的内外管同轴度和U型管进出水管的距离。对于U型管换热器,可采用专用的弹簧把U型管的两个支管撑开,以减小两支管间的热量回流。
       下管完毕后要保证U型管露出地面,以便于后续施工。
3.灌浆封井
       灌浆封井也称为回填工序。在回填之前应对埋管进行试压,确认无泄漏现象后方可进行回填。正确的回填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强化埋管与钻孔壁之间的传热,二是要实现密封的作用,避免地下含水层受到地表水等可能的污染。为了使热交换器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国外常选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专用灌注材料进行回填,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的间距。沉淀物也是一种可选择的回填材料。
       回填物中不得有大粒径的颗粒,回填时必须根据灌浆速度的快慢将灌浆管逐步抽出,使混合浆自下而上回灌封井,确保回灌密实,无空腔,减少传热热阻。当上返泥浆密度与灌注材料的密度相等时,回填过程结束。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清洗、排污,确认管内无杂质后,方可灌水。
4.换热器安装及管道联接
       U型管换热器应尽量采用成卷供应的管材,以利用单根管制作成一个埋管单元,减少连接管件。
       管道连接有焊接、承插和活接头三种方法。对于高密度聚乙烯(PE)管段和管件之间的连接都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热熔焊接。对于埋深不大或场地允许时,应在地面把套管连接好,然后利用钻塔进行放管。对于承插式连接,一定注意在活性胶干了之后才能使用。活接头连接,优点是比较灵活方便,但造价较高。一般的管道和套管中的内管,特别是壁厚小于3.5mm的塑料管,宜采用活接头连接以利于今后的检修。
Lookiamycm 2024-06-20
你好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施工方案  ;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任务量大、交叉作业多、协调量大、技术要求高。地埋管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是钻孔。该工程钻孔量特大、孔深,初步设计为3656孔。钻孔作业与基础灌孔桩作业形式相近,施工机械作业所需空间较大,因而与基础灌孔桩施工布置发生重大冲突(详见其他专业施工组织简介)。孔中垂直双U形管及水平环路集管埋深在地表-1.5M左右。承台施工组织和作业方式也将对地埋管施工产生重大影响。整个机械钻孔施工期间,协调工作特别大。协调工作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机械钻孔作业与基础灌孔桩作业施工协调;与土建承台施工作业的协调;机械钻孔作业与配管工序的协调;机械钻孔作业队伍之间的协调;与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协调。因为垂直双U形管埋深80m左右,孔距为4m,因而单孔垂直度很关键。地上差之毫厘,地下谬之千里,控制不好时将会导致周边孔管遭破坏的质量事故。地表下的管道成品保护难度相当大。
你好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施工方案  ;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任务量大、交叉作业多、协调量大、技术要求高。地埋管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是钻孔。该工程钻孔量特大、孔深,初步设计为3656孔。钻孔作业与基础灌孔桩作业形式相近,施工机械作业所需空间较大,因而与基础灌孔桩施工布置发生重大冲突(详见其他专业施工组织简介)。孔中垂直双U形管及水平环路集管埋深在地表-1.5M左右。承台施工组织和作业方式也将对地埋管施工产生重大影响。整个机械钻孔施工期间,协调工作特别大。协调工作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机械钻孔作业与基础灌孔桩作业施工协调;与土建承台施工作业的协调;机械钻孔作业与配管工序的协调;机械钻孔作业队伍之间的协调;与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协调。因为垂直双U形管埋深80m左右,孔距为4m,因而单孔垂直度很关键。地上差之毫厘,地下谬之千里,控制不好时将会导致周边孔管遭破坏的质量事故。地表下的管道成品保护难度相当大。
甜甜的今天 2024-06-06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64016008377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