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篆刻印章欣赏价值高吗

2024-07-01 08:22:48 (19分钟前 更新) 479 7910

最新回答

你好,  此印系吴昌硕为好友郑文焯所刻的一方落款印,创作的时间是1898年,即吴昌硕55岁时,这个时候正是他本人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吴昌硕一生为郑文焯篆刻的印章数量不下于百方,此印可以算是其中的一方代表作。
印文共十字之多,“鹤”“道”二字笔画较繁,“人”、“四”、“十”“以”四字皆简。有些朋友说这个不难,采用“343”的排列就可以了。这样布局肯定也没有错,但失在古板。一个高明的篆刻家,对篆字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不仅了解篆字的结构及基本篆法,更懂得每个字在整印中的长处和短处,并能充分的扬长避短以达到整体的协调和良好的视觉效果。所以我们说在篆刻创作当中并不存在哪个字好刻哪个字不好刻,笔画多的字未必难刻,笔画少的也未必就好刻,因为在一个印中,每个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的静可能是为了它的动,你的缩可能是为了它的伸,你的曲可能是为了它的直,你的方可能是为了它的圆,仅仅把篆字简单的罗列在的印石上并刻出来,个人认为那不能称为篆刻,而叫刻字。在一个印当中,笔画少的字有些时候就是一方印中的点睛之笔。此印中最简的两个字是“人”和“十”,作者在对待二字上面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人”字笔画少则迁就它,让它更简,给它一点点空间就行,而“十”字则特意上提伸展,给予足够空间施展,以使下部产生两块大的留红。这两个字一静一动,一阴一阳,可谓意趣横生。十字的上提使整印有升腾飞扬之象,十分耐人寻味。当这个重点定下来以后,其余几字的安排就显得较为从容了。刚才所说“十”字的上提是可以提升整印的精神气象的,那为什么“道”字不做上提,却是故意下沉,而且让右部的三点做纵势呢?这是值得我们推敲的,现在假设“道”字上提并留出下方红地(见图3),大家会看到,一旦道字上提,似乎整体更精神了,但左边四字却明显感觉有下坠感,看起来左重右轻,所以道字的下沉是为了平衡左右的轻重,且留出的上方红地也能与十字的留红作呼应,我们经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对此印的安排实际上是一种“密疏密”的布局(见图4),有点象士兵齐步走一样,“1——2——1、1——2——1”,看起来有轻有重,很有顿挫之感,这样的印看起来就很韵味。
你好,  此印系吴昌硕为好友郑文焯所刻的一方落款印,创作的时间是1898年,即吴昌硕55岁时,这个时候正是他本人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吴昌硕一生为郑文焯篆刻的印章数量不下于百方,此印可以算是其中的一方代表作。
印文共十字之多,“鹤”“道”二字笔画较繁,“人”、“四”、“十”“以”四字皆简。有些朋友说这个不难,采用“343”的排列就可以了。这样布局肯定也没有错,但失在古板。一个高明的篆刻家,对篆字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不仅了解篆字的结构及基本篆法,更懂得每个字在整印中的长处和短处,并能充分的扬长避短以达到整体的协调和良好的视觉效果。所以我们说在篆刻创作当中并不存在哪个字好刻哪个字不好刻,笔画多的字未必难刻,笔画少的也未必就好刻,因为在一个印中,每个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的静可能是为了它的动,你的缩可能是为了它的伸,你的曲可能是为了它的直,你的方可能是为了它的圆,仅仅把篆字简单的罗列在的印石上并刻出来,个人认为那不能称为篆刻,而叫刻字。在一个印当中,笔画少的字有些时候就是一方印中的点睛之笔。此印中最简的两个字是“人”和“十”,作者在对待二字上面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人”字笔画少则迁就它,让它更简,给它一点点空间就行,而“十”字则特意上提伸展,给予足够空间施展,以使下部产生两块大的留红。这两个字一静一动,一阴一阳,可谓意趣横生。十字的上提使整印有升腾飞扬之象,十分耐人寻味。当这个重点定下来以后,其余几字的安排就显得较为从容了。刚才所说“十”字的上提是可以提升整印的精神气象的,那为什么“道”字不做上提,却是故意下沉,而且让右部的三点做纵势呢?这是值得我们推敲的,现在假设“道”字上提并留出下方红地(见图3),大家会看到,一旦道字上提,似乎整体更精神了,但左边四字却明显感觉有下坠感,看起来左重右轻,所以道字的下沉是为了平衡左右的轻重,且留出的上方红地也能与十字的留红作呼应,我们经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对此印的安排实际上是一种“密疏密”的布局(见图4),有点象士兵齐步走一样,“1——2——1、1——2——1”,看起来有轻有重,很有顿挫之感,这样的印看起来就很韵味。
mirandamly 2024-07-01
您好,还不错的,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吴昌硕的艺术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70岁后以字行。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
   吴昌硕的父亲是个举人,对金石篆刻甚有研究,吴昌硕从小受到薰陶。17岁时闹饥荒,他在外流浪5年,回乡后刻苦自学诗、书、篆刻、创办“西泠印社”,并被推举为社长,30多岁跟任伯年学习绘画。吴昌硕二十时岁中秀才,在五十三岁出任安东(今江苏涟水)县知事,结果只任一个多月,不愿曲意逢迎,辞去官职,曾自刻印章曰“弃官先彭译令五十日”。他二十九岁时曾到苏州,在吴大(征)、潘祖阴等人处,获睹历代名人书画,精研诗、书、篆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  ”。日本人对吴昌硕极为推崇,专门铸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西泠印社陈列。
艺术特色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最为著名,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他的书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日本人称赞吴昌硕为唐之后第一人,他30岁时求教于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任伯年拍案叫绝,并预言吴昌硕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吴昌硕传世作品很多,但多在民间流传,近年他的作品又大量流入海外市场。吴昌硕的假画也很多,一般从落款可初步区分其真伪,他1911年以前署款“吴俊”,辛亥革命后写“俊卿”,再后就书“吴昌硕”了。
 
 
“鲜鲜霜中菊”(图1),这方印是吴昌硕七十二岁时,为老友王一亭刻的印,“菊”字也作“鞠”。由于他在石鼓文书法上的精湛造诣,故在用笔、结体上都能不蹈陈规旧辙,变化万端又能冥会古人法度。“鲜鲜”二字采用重文写法,五字作四字处理,在大小错落中达到平衡。又因为他以圆杆钝刀硬入印石,故而所作印章浑朴高古之趣为前人所不及。此印印面中间微凸,印边略细,所钤印花有一种中间浓、四边淡的绘画效果。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1)鲜鲜霜中菊    (图2)湖州安吉县
 
“湖州安吉县”(图2)、“泰山残石楼”(图3),“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图4)三印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三印全部带有界画的朱文之外,三印均采取了合文的手法。合文手法在秦汉玺印中不乏先例。他在“湖州安吉县”此印边款中也有“两字合文,古铜器中见此”的记述。所谓合文,就是根据布局的需要,把两个笔画较简的文字经过巧妙的穿插,使之只占一个字地位,好象是上下、左右结构的一个字.
   这三方印中,“安吉”、“泰山”、“生于”都只占一格,相安无事。全印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的均衡,因此在统一中体现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意。前二印下部之边厚于上面的边,增强了全印的稳重之感。而界画、边栏有时也束缚不了印文如“楼、生、洞”靠边的字,或搭边或借边,而第三方印中“洞、长”等字,竟有不甘束缚,欲夺框而出之势。使全印在平衡中有一种动势,他对绘画一向主张“画气不画形”,故在他绘画中也常见这种气势。“泰山残石楼”一印中,文字及边框或粗或细,或疏或密,变化无穷。作者对这种古掘刚健的,带有汉砖文趣味的书法早已烂熟胸中,因此刻印如信手拈来,而手中的刻刀就是一支可以随意挥洒的毛笔了。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3)泰山残石楼      (图4)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
“暴书---”(图5)一印是他四十二岁时所刻,“  ---”即“木榭、舞榭”之“榭”字,在屋子里射箭,那是讲武堂的房子了。此印右密左疏,颇见匠心地开启好了透气的门、窗,因此实而不闷。刀法冲切结合,老辣中带滋润。那垂笔中带有斜口刀一样的很有特色的拖脚,在《孟鼎》中也可见到,可谓他学习历代碑碣,进入化境的范例。有几处笔画与边框相粘连,这在封泥中也可常见到。
  “千寻竹斋”,这里同时列出四方,为的是让人们欣赏他章法上的变化。遇到同样内容的文字,要创作数印而不能雷同,方法不外乎朱白文变化,大小篆变化,笔画增减及边框的变化,流派风格、或工或细的变化,再有就是章法上的变化。第一方图6),白文刻法,尺寸较小,上边两个笔画少的字占地少,有疏上密下的厚重感。第二方(图7),“斋”简写后,使左右两字垂脚均可伸长,且有两边虚处相互呼应之妙,中间两字也密上而疏下,全印使人有一种特别疏朗空灵之感。第三方(图8),“斋”字则仍用繁写而单独占全印一半地位,右半部分则密中间而疏上下,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5)暴书-- (图6)千寻竹斋(图7)千寻竹斋
 
第四方(图9)中,笔画少的“竹、斋”二字一反常规,竟占地大半,而笔画多的“寻”字却甘心避让,这种章法在将军印中是不难见到的。此外,“斋”的借边,“竹”的左右穿插,“千”字与“寻”字中心垂直线的统一,四条边粗细不一等都是此印高超之处。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图10),是一方多字白文大印。其磅礴的气势,无论较之于秦汉玺印,还是明清各派,都无愧是叹为观止的杰作。吴昌硕的篆刻之所以浑朴、苍古,又不失遒劲、凝炼,完全得力于他的书法。刀法、章法与有笔有墨两者不可缺一。面对这样一方笔画自然天成,古趣盎然的佳制,会使我们联想到千年的古柏,巍峨的泰山,或者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力拔山河的项羽,我们仿佛听到汉高祖刘邦在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使人们领略到一种阳刚恢宏之美,一种有别于小桥流水人家,有别于春江花月夜的雄强之美。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8)千寻竹斋(图9)千寻竹斋
 
“安吉吴俊章”(图11),仿汉将军印章法,使刀如笔,遒劲方折的线条,给人一种力度美,文字之间欹侧自然,尤其中间“吴俊”二字,左抑右侧,上提下伸,增添了全印的动感。印章右、下两边的较多的留红,极其生动地烘托了印文。
  “雷浚”(图12)全印二字,一为上下结构,一为左右结构,其用刀完全表达了他的书法中大气磅礴的笔意,厚重沉着,痛快畅达。其击边之法也表达了刻刀无法表现的艺术效果。任意斑剥,使意趣古掘淳朴,似无意而实有情。“浚”字右下伸脚打破了左旁三点水平直齐整的局面。由于在“雷”下及“水”下辅以几处残破的凿痕,因此并不使人有突兀之感。而“雷”字采用繁写,使文字拉长后能与左边“浚”字协调统一。此印最令人振奋,耳目一新之处,是大胆地将上部边框加厚、加重,与下部轻细之边,有意人为地造成一种险象,十分醒目而使人回味无穷。而这种印边的自然处理,正是他吸引了封泥自然而不规则的边栏特色,融入了自已的作品。吴昌硕在学习封泥上,可说是作出了可贵的尝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您好,还不错的,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吴昌硕的艺术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70岁后以字行。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
   吴昌硕的父亲是个举人,对金石篆刻甚有研究,吴昌硕从小受到薰陶。17岁时闹饥荒,他在外流浪5年,回乡后刻苦自学诗、书、篆刻、创办“西泠印社”,并被推举为社长,30多岁跟任伯年学习绘画。吴昌硕二十时岁中秀才,在五十三岁出任安东(今江苏涟水)县知事,结果只任一个多月,不愿曲意逢迎,辞去官职,曾自刻印章曰“弃官先彭译令五十日”。他二十九岁时曾到苏州,在吴大(征)、潘祖阴等人处,获睹历代名人书画,精研诗、书、篆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  ”。日本人对吴昌硕极为推崇,专门铸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西泠印社陈列。
艺术特色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最为著名,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他的书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日本人称赞吴昌硕为唐之后第一人,他30岁时求教于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任伯年拍案叫绝,并预言吴昌硕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吴昌硕传世作品很多,但多在民间流传,近年他的作品又大量流入海外市场。吴昌硕的假画也很多,一般从落款可初步区分其真伪,他1911年以前署款“吴俊”,辛亥革命后写“俊卿”,再后就书“吴昌硕”了。
 
 
“鲜鲜霜中菊”(图1),这方印是吴昌硕七十二岁时,为老友王一亭刻的印,“菊”字也作“鞠”。由于他在石鼓文书法上的精湛造诣,故在用笔、结体上都能不蹈陈规旧辙,变化万端又能冥会古人法度。“鲜鲜”二字采用重文写法,五字作四字处理,在大小错落中达到平衡。又因为他以圆杆钝刀硬入印石,故而所作印章浑朴高古之趣为前人所不及。此印印面中间微凸,印边略细,所钤印花有一种中间浓、四边淡的绘画效果。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1)鲜鲜霜中菊    (图2)湖州安吉县
 
“湖州安吉县”(图2)、“泰山残石楼”(图3),“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图4)三印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三印全部带有界画的朱文之外,三印均采取了合文的手法。合文手法在秦汉玺印中不乏先例。他在“湖州安吉县”此印边款中也有“两字合文,古铜器中见此”的记述。所谓合文,就是根据布局的需要,把两个笔画较简的文字经过巧妙的穿插,使之只占一个字地位,好象是上下、左右结构的一个字.
   这三方印中,“安吉”、“泰山”、“生于”都只占一格,相安无事。全印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的均衡,因此在统一中体现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意。前二印下部之边厚于上面的边,增强了全印的稳重之感。而界画、边栏有时也束缚不了印文如“楼、生、洞”靠边的字,或搭边或借边,而第三方印中“洞、长”等字,竟有不甘束缚,欲夺框而出之势。使全印在平衡中有一种动势,他对绘画一向主张“画气不画形”,故在他绘画中也常见这种气势。“泰山残石楼”一印中,文字及边框或粗或细,或疏或密,变化无穷。作者对这种古掘刚健的,带有汉砖文趣味的书法早已烂熟胸中,因此刻印如信手拈来,而手中的刻刀就是一支可以随意挥洒的毛笔了。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3)泰山残石楼      (图4)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
“暴书---”(图5)一印是他四十二岁时所刻,“  ---”即“木榭、舞榭”之“榭”字,在屋子里射箭,那是讲武堂的房子了。此印右密左疏,颇见匠心地开启好了透气的门、窗,因此实而不闷。刀法冲切结合,老辣中带滋润。那垂笔中带有斜口刀一样的很有特色的拖脚,在《孟鼎》中也可见到,可谓他学习历代碑碣,进入化境的范例。有几处笔画与边框相粘连,这在封泥中也可常见到。
  “千寻竹斋”,这里同时列出四方,为的是让人们欣赏他章法上的变化。遇到同样内容的文字,要创作数印而不能雷同,方法不外乎朱白文变化,大小篆变化,笔画增减及边框的变化,流派风格、或工或细的变化,再有就是章法上的变化。第一方图6),白文刻法,尺寸较小,上边两个笔画少的字占地少,有疏上密下的厚重感。第二方(图7),“斋”简写后,使左右两字垂脚均可伸长,且有两边虚处相互呼应之妙,中间两字也密上而疏下,全印使人有一种特别疏朗空灵之感。第三方(图8),“斋”字则仍用繁写而单独占全印一半地位,右半部分则密中间而疏上下,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5)暴书-- (图6)千寻竹斋(图7)千寻竹斋
 
第四方(图9)中,笔画少的“竹、斋”二字一反常规,竟占地大半,而笔画多的“寻”字却甘心避让,这种章法在将军印中是不难见到的。此外,“斋”的借边,“竹”的左右穿插,“千”字与“寻”字中心垂直线的统一,四条边粗细不一等都是此印高超之处。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图10),是一方多字白文大印。其磅礴的气势,无论较之于秦汉玺印,还是明清各派,都无愧是叹为观止的杰作。吴昌硕的篆刻之所以浑朴、苍古,又不失遒劲、凝炼,完全得力于他的书法。刀法、章法与有笔有墨两者不可缺一。面对这样一方笔画自然天成,古趣盎然的佳制,会使我们联想到千年的古柏,巍峨的泰山,或者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力拔山河的项羽,我们仿佛听到汉高祖刘邦在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使人们领略到一种阳刚恢宏之美,一种有别于小桥流水人家,有别于春江花月夜的雄强之美。
 吴昌硕篆刻作品吴昌硕篆刻作品
(图8)千寻竹斋(图9)千寻竹斋
 
“安吉吴俊章”(图11),仿汉将军印章法,使刀如笔,遒劲方折的线条,给人一种力度美,文字之间欹侧自然,尤其中间“吴俊”二字,左抑右侧,上提下伸,增添了全印的动感。印章右、下两边的较多的留红,极其生动地烘托了印文。
  “雷浚”(图12)全印二字,一为上下结构,一为左右结构,其用刀完全表达了他的书法中大气磅礴的笔意,厚重沉着,痛快畅达。其击边之法也表达了刻刀无法表现的艺术效果。任意斑剥,使意趣古掘淳朴,似无意而实有情。“浚”字右下伸脚打破了左旁三点水平直齐整的局面。由于在“雷”下及“水”下辅以几处残破的凿痕,因此并不使人有突兀之感。而“雷”字采用繁写,使文字拉长后能与左边“浚”字协调统一。此印最令人振奋,耳目一新之处,是大胆地将上部边框加厚、加重,与下部轻细之边,有意人为地造成一种险象,十分醒目而使人回味无穷。而这种印边的自然处理,正是他吸引了封泥自然而不规则的边栏特色,融入了自已的作品。吴昌硕在学习封泥上,可说是作出了可贵的尝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戴小卓269500767 2024-06-26
一是印材近年来各类名贵印材资源逐渐稀少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田黄鸡血石等更是如日中天
  二是名家篆刻作品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开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其价值往往要高于其他篆刻家的作品如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以及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和有元朱文第一之称的陈巨来等人的作品他们对篆刻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篆刻史上具有相当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自然影响印章价值和行情
  三是印文内容西泠拍卖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张大千象牙用印  潇湘画楼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印不仅因其刻制精美品相较大且完整同时也承载了方介堪与张大千之间的友谊才创造了万元的天价而方介堪先生的一般篆刻作品则价格远远不及该场拍卖中另一方吴昌硕刻象牙闲章  人生只合住湖州也因内容的特殊性以万元的高价成交
  四是印钮雕工印钮发展的历史上名家辈出清代有杨玉璇周尚均等近现代又有林清卿林文举等人这些名家精良的雕工其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是名家用印名家用印具有相当的人文价值在历届拍卖中曾有多次名家用印专题如潘伯鹰溥儒殷梓湘任政等书画家用印以及周湘云等藏书家用印等他们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更是承载着一段历史
一是印材近年来各类名贵印材资源逐渐稀少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田黄鸡血石等更是如日中天
  二是名家篆刻作品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开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其价值往往要高于其他篆刻家的作品如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以及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和有元朱文第一之称的陈巨来等人的作品他们对篆刻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篆刻史上具有相当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自然影响印章价值和行情
  三是印文内容西泠拍卖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张大千象牙用印  潇湘画楼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印不仅因其刻制精美品相较大且完整同时也承载了方介堪与张大千之间的友谊才创造了万元的天价而方介堪先生的一般篆刻作品则价格远远不及该场拍卖中另一方吴昌硕刻象牙闲章  人生只合住湖州也因内容的特殊性以万元的高价成交
  四是印钮雕工印钮发展的历史上名家辈出清代有杨玉璇周尚均等近现代又有林清卿林文举等人这些名家精良的雕工其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是名家用印名家用印具有相当的人文价值在历届拍卖中曾有多次名家用印专题如潘伯鹰溥儒殷梓湘任政等书画家用印以及周湘云等藏书家用印等他们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更是承载着一段历史
旷野和风 2024-06-1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5067005157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