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电缆明敷设应符合什么规定

2024-06-27 19:01:39 (28分钟前 更新) 246 7774

最新回答

(1)  电缆在室内采用明敷时,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延燃的外护层。  
       (2)  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水平明敷时距地面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不应小于1.8m,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3)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并不应小于电缆外径。1kV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设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15m。
       (4)  为了防止热力管道对电缆产生热效应以及在施工和检修管道时对电缆可能造成的损坏,电缆明敷时,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5)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
       (6)  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或电缆通过墙、楼板时,应穿钢管保护,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  电缆在室内采用明敷时,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延燃的外护层。  
       (2)  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水平明敷时距地面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不应小于1.8m,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3)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并不应小于电缆外径。1kV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设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15m。
       (4)  为了防止热力管道对电缆产生热效应以及在施工和检修管道时对电缆可能造成的损坏,电缆明敷时,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5)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
       (6)  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或电缆通过墙、楼板时,应穿钢管保护,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苏夏夏110 2024-06-27
一、电缆敷设的三种方式为明敷、暗敷和混合敷设。其用途和区别如下:
1、明敷用于敷设没有特别要求的电缆,直接把电缆敷设在固定的线槽里即可。
2、暗敷用于敷设有特殊用途的或者有特殊危险性的电缆,把电缆埋入墙内或者埋入底线,不使它们暴露于人能够接触到的地方。
3、混合敷设,常常用于比较大的工程中,或者电缆的长距离敷设,因为暗敷的代价比较大,所以在不必要暗敷的地方,直接用明敷即可。
二、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采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采用直埋。
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
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内,不得采用直埋。
4、电缆应敷设于壕沟里,并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
5、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采用混凝土。
6、城镇电缆直埋敷设时,宜在保护板上层铺设醒目标志带。
7、  位于城郊或空旷地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8、当采用电缆穿波纹管敷设于壕沟时,应沿波纹管顶全长浇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素混凝土,宽度不应小于管外侧50mm,电缆可不含铠装。
三、电缆埋地敷设还要符合规定还包括如下表述:
1、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小于或等于8根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城镇较易翻修的人行道下或道路边,也可采用电缆直埋敷设。
2、埋地敷设的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无铠装塑料护套电缆。在流沙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
3、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中,不得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电缆。
4、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时,电缆外皮至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上下分别均匀铺设100mm厚的细砂或软土,并覆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类似的保护层。
在寒冷地区,电缆宜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伤。
5、电缆通过有振动和承受压力的下列各地段应穿导管保护,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2)电缆通过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
3)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四、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应便于敷设、维护。
4、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一、电缆敷设的三种方式为明敷、暗敷和混合敷设。其用途和区别如下:
1、明敷用于敷设没有特别要求的电缆,直接把电缆敷设在固定的线槽里即可。
2、暗敷用于敷设有特殊用途的或者有特殊危险性的电缆,把电缆埋入墙内或者埋入底线,不使它们暴露于人能够接触到的地方。
3、混合敷设,常常用于比较大的工程中,或者电缆的长距离敷设,因为暗敷的代价比较大,所以在不必要暗敷的地方,直接用明敷即可。
二、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采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采用直埋。
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
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内,不得采用直埋。
4、电缆应敷设于壕沟里,并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
5、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采用混凝土。
6、城镇电缆直埋敷设时,宜在保护板上层铺设醒目标志带。
7、  位于城郊或空旷地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8、当采用电缆穿波纹管敷设于壕沟时,应沿波纹管顶全长浇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素混凝土,宽度不应小于管外侧50mm,电缆可不含铠装。
三、电缆埋地敷设还要符合规定还包括如下表述:
1、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小于或等于8根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城镇较易翻修的人行道下或道路边,也可采用电缆直埋敷设。
2、埋地敷设的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无铠装塑料护套电缆。在流沙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
3、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中,不得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电缆。
4、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时,电缆外皮至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上下分别均匀铺设100mm厚的细砂或软土,并覆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类似的保护层。
在寒冷地区,电缆宜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伤。
5、电缆通过有振动和承受压力的下列各地段应穿导管保护,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2)电缆通过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
3)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四、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应便于敷设、维护。
4、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Simena1943 2024-06-15
(1)  电缆在敷设以前,根据设计要求检查电缆的型号、绝缘情况和外观是否正确、完好。对于采用直埋和水下敷设方式时,则应在直流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敷设。  
(2)  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充油电缆和水下电缆除外),以减少损耗。每隔1~1.5m应用绑带扎紧,避免松散。  
(3)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允许采用三芯电缆另外加一根单芯电缆或电线、甚至直接利用三芯电缆的金属护套等作中性线的方式。否则,当三相电流不平衡时,相当于单芯电缆的运行状况,容易引起工频干扰。对铠装电缆来说,则使铠装发热,甚至导致绝缘的热击穿。
(1)  电缆在敷设以前,根据设计要求检查电缆的型号、绝缘情况和外观是否正确、完好。对于采用直埋和水下敷设方式时,则应在直流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敷设。  
(2)  三相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缆,应组成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充油电缆和水下电缆除外),以减少损耗。每隔1~1.5m应用绑带扎紧,避免松散。  
(3)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允许采用三芯电缆另外加一根单芯电缆或电线、甚至直接利用三芯电缆的金属护套等作中性线的方式。否则,当三相电流不平衡时,相当于单芯电缆的运行状况,容易引起工频干扰。对铠装电缆来说,则使铠装发热,甚至导致绝缘的热击穿。
小女孩不懂事 2024-06-07

扩展回答

热门问答

装修专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225049495697 秒